本报记者 付凯明
又是一年毕业时。每年这个时间,高校毕业生们都会把带不走或者用不着的物品廉价出售给学弟学妹们,自发形成一个“跳蚤市场”。
6月17日,记者来到河南理工大学的“跳蚤市场”,感受90后大学生们的“地摊儿经济”。
种类繁多 价格便宜
毕业离校还有一个多星期,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的走道上、草坪中到处是“地摊儿主”。
“给钱就卖”、“买一送一”、“哥卖的是东西,要的是情意”等促销标语随处可见。记者观察了一下,毕业生们在摊位上摆出的物品可谓五花八门,除了旧书、文具之类的学习用品,健身卡、会员卡、娱乐卡、电脑等物品也出现在摊位上,另外还有体育健身器材和服饰等。
偌大的校园内人头攒动,买卖火暴,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吸引了不少人。但跟平常买卖不同的是,在这里很少能听到搞价还价的声音,基本都是一口价,甚至给钱就卖。记者看到,一个原价100多元的哑铃,20元钱就被学弟买走了。一些用过的教科书和专业器材,几乎都是低于一折的价格出售。
促销“武器”真不少
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跳蚤市场”,促销的“武器”还真不少:不仅有校园网、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饭堂、宿舍门口、宣传栏也都成了宣传促销的阵地。
在经管系大四学生李正的宿舍,记者看到他们将一些不好搬运、需要处理的“商品”拍成照片,通过微博或者QQ群发布在网上,很快就有人回复咨询并上门看货。走在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拿着手机在搜索信息,而且同学之间还将信息交流互动,争取资源最大化。
卖的是物品 要的是情意
“出来摆摊不是为了那些钱,而是对大学四年的往昔追忆和感慨。在这能为学妹学弟们传授一些专业和考试方面的知识,不枉大学四年生涯。”该校政法学院的大四学生小温告诉记者。
“我们不仅仅是在卖物品,也是在引导学弟学妹们厉行节约,支持环保。我们用过的教材,以超低价卖给他们,可以使他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且可以使资源重复利用,发挥效能最大化。”此外,一些带不走的衣物,学生们还组织人员收集,一并送到爱心机构和福利院。
该校政法学院张教授对此称赞道:“这种做法务实有效,既节约资源,又对下一届学生起到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这不仅彰显了学生们的热情和爱心,也为他们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