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现在又到了夏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季节,具有群居性、爆发性的二点委夜蛾(近年来发生的新型害虫,与地老虎相似但体型略小)是玉米苗期虫害的主要防治对象。据全国农业农技中心专家预测,2012年该害虫将在黄淮海麦茬夏玉米田中偏重发生。若幼虫发生高峰与夏玉米苗期吻合,将对夏玉米的生长安全构成威胁。
6月19日,针对我市二点委夜蛾发生情况,记者采访了市农林科学院纪委书记、高级农艺师靳秋生和市植保站站长许新芳。
“2011年,我市部分玉米地二点委夜蛾危害严重,根据今年春播玉米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情况和趋势,市植保部门与农业科研部门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夏播玉米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将陆续进入发生盛期,预计6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上中旬将危害玉米苗。同时,田间存在虫龄不整齐、多虫态重叠现象。”靳秋生说,“幼虫冬前越冬基数大,越冬代成虫发生期较长,幼虫在小麦垄间、麦苗根部的地表活动,以小麦下部枯黄垂地的叶片为食。夏玉米苗期和一代二点委夜蛾成虫高峰及二代幼虫发生期相遇,是导致二点委夜蛾虫害高发的重要原因。”
许新芳说,市植保部门通过病虫专业测报灯,已经诱集到该虫的成虫。下一步,市植保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将在作好灯下成虫发生观测和田间发生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准确发布防治适期预报,指导农民采取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玉米苗期安全生长。
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两位专家开出了药方。由于二点委夜蛾喜欢躲藏在麦秸麦糠下面的潮湿环境中,因此建议农民群众要以麦茬夏玉米田、高产麦田收获后田间麦秸和麦糠覆盖厚的田块为重点防治区域,及时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秸和麦糠;对未旋耕麦田,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可选用毒死蜱或2.5%高福(氯氟氰菊酯)菊酯类农药全田喷雾,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卵及在小麦自生苗上取食的低龄幼虫;在玉米6叶期前,可用2%功洽(甲维盐加氯氟氰菊酯)每亩50~60毫升结合天达有机硅8克兑水30公斤防治,喷施时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毒杀大龄幼虫;推广频振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等物理防控措施,以降低田间落卵量。
两位专家还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二点委夜蛾是新发害虫,隐蔽性强,具有群居性和爆发性,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玉米缺苗断垄,甚至需要重播。农民朋友要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抓住玉米6叶前低龄幼虫期防治的关键时期,开展统一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