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今日武陟/形象展示 上一版3
承底蕴再展河朔风采 谱新篇更创一中辉煌
和谐温馨的家园
喜报
充满活力的校园
蕴育希望的田园
潜心耕耘的花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温馨的家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爱生如子,严慈备至”,让校园如家园,这是武陟一中鲜明的办学理念之一。

  武陟一中是一所全寄宿封闭式学校。怎样弥补学生离家寄宿而带来的亲情缺失?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网、恋爱问题?怎样才能给学生切实的关爱,增强学习激情和动力?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殚精竭虑,集思广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三年关注、一路扶持。“在家有父母,在校有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细致入微地把握学生思想学业的发展,详细记录学生成长经历。从而真正做到因才施教,保驾护航。

  高一年级,导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指导学生制定高中三年的学涯规划,找到适合高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成功实现“心理断乳”,顺利完成初、高中接轨。

  高二年级,导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刻苦、认真的学风,营造准高三的学习氛围。针对较多的会考科目,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困生要会同该学科教师共同制定应对措施,保证“一个都不少”。

  高三年级,导师要关注重点生和边缘生,建立档案,跟踪管理,落实到人,一跟到底。对学生每次大考进行全面分析,关注其薄弱科目的发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情绪。

  高一适应环境,高二加油过渡,高三迎接挑战,学生每走一步,都有导师的关注和扶持。导师,既给学生慈母般的温暖,又给学生严父般的鞭策,从而消除孩子在校期间的寂寞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

  济困奖优,助寒门英才。学校庄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通过政府支持、学校鼓励、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帮助困难学生。每年有25%以上的贫困生享受1000元——1500元的资助。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帮扶下,许多特困生从贫困中崛起,在逆境中成才。

  从2010年起,武陟一中招生又出台新政策,对中招优秀考生进行奖励:中考成绩排名在全县前50名的学生(文化课考试成绩)一律免去高中三年的学杂费、书籍费、住宿费,并对前1-5名学生奖励6000元,前6-10名学生奖励5000元,前11-20名学生奖励3500元,前21-30名学生奖励2000元。对于高考成绩全校前100名的学生,每人颁发奖金1000元,并佩戴“优秀学生”奖章。对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次奖励每人10万元。县域外在武陟一中就读的中招优秀生,享有与武陟籍考生同等的待遇。

  家校一体,形成合力。孩子牵着父母的心,学生牵着老师的心。家长和老师的爱,在学生身上汇聚。怎样形成家校合力,共育英才?近年来,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

  举办“家长学校”。每届家长学校都有明确的领导机构、章程、教育计划、教学人员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定期举办家长会。每学期各年级各班都要举办不同主题的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在校表现。

  建立“绿色通道”。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都要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情况反馈评价表”,让家长无记名填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班主任工作和各科教学的反馈信息。

  举办家长主题班会。定期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请家长代表恳谈养育孩子的艰辛,对孩子寄予的厚望,使孩子和家长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了更好的沟通,收到了单纯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所无法收到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教;让家长参与考试及评卷监督;让家长参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倾听家长们真挚的心声、宝贵的建议。这些举措,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系列化的家校共建共育活动,在学校和家长间架起了培养学生的连心桥:一中是每一个学生的家,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家长,教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每个家庭都是一所“小一中”,每位家长都是学生的老师,家长把孩子当学生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鲜明的服务理念下,从校长到一般员工,从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深入人心。

  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如何确保所有学生吃住学玩的质量,是领导特别忧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后勤工作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学校将师生特别关注的服务项目细化为五个点:物资采购、食堂管理、校园美化、水电管理和硬件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做到公开透明,严格监管,及时反馈,跟踪整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

  2011年、2012年高考期间,学校针对考生心理脆弱、压力较大的情况,推出了“快乐高考”活动。学校要求老师们多给学生“微笑”,语言增加幽默调料,营造宽松的应考氛围,让高考像过节一样快乐。平日里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在高考前后,又成了无微不至的父母,可亲可敬的哥姐。老师们用爱心和行动,赶走孩子们临考的恐惧,把校园变成了爱意浓浓的家园。

  学校引导学生把高考当作一种生活看待,每年的6月6日6时,全体毕业班学生举行升旗仪式,体味高中阶段最后一次国旗下的感悟,并将每年的6月7日、8日视为毕业班同学的集体生日。6月6日晚,后勤部的叔叔阿姨们别具匠心,在学生餐厅树起2米多高的生日蛋糕,点燃了七彩蜡烛,为考生祝福。师生们欢聚一堂,喜笑颜开,共同庆祝高考生日……

  甚至连学生高考过后的离校问题,学校都进行了妥善周到的安排布置。毕业班的老师们,后勤处的工作人员,还有高一、二的学生志愿者,都汇入了搬书籍、扛行李的大军。全校都在忙碌,尤显紧张有序,仅两个小时,毕业班学生行李全部装运完毕。到了分别的时刻,师生依依难舍、挥泪作别的情景,令每一个在场的人唏嘘感叹……

  武陟一中,把一切能为学生想到的,都想到了前头;把一切能为学生做到的,都做到了实处。正因为上下一心,师生同心,在高考这样严峻的挑战来临时,武陟一中的考生,积极应战,快乐高考,发挥了最佳的竞技状态! 2012年,武陟一中再一次刷新高考历史,创造辉煌业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