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教育的热土,有一群不知疲倦、潜心耕耘的园丁。他们用爱心和汗水换来了桃李芬芳,硕果满园,赢得了社会的瞩目和赞誉。
武陟一中,有一支在全市乃至整个豫北平原都声名显赫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7名,省特级教师11名,省级骨干教师33名,市级骨干教师52名,高级教师116名,硕士以上学历89名,居全市同类高中之首。
质量提高,师资为上。为了成就每个教师发展,学校全力实施“一三六九工程”,即:一年适应正常教学工作,三年成为合格教师,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
严格教师岗前培训。对新聘大学毕业生,学校对其进行为期两周严格有序的岗前培训,促其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
建立教师帮带体系。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骨干教师与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签订帮带协议书,“师傅”要为“徒弟”称体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从备、讲、批、辅、评五方面做具体指导。学期结束,师傅和徒弟要公开举行擂台赛,同讲一节课,比比真功夫。
校长马东升身体力行,自拜在年度校本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学科第一名的语文、数学青年教师为师,并在两位青年“师傅”指导下,分别于2011年12月、2012年5月登台讲了一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他计划在今年校本优质课结果揭晓后,要拜一名政治教师和一名物理教师为师,本学年再次登台讲课。
坚持听、评课制度,推进校本教研。在武陟一中,从校长到教师,都要参与听、评课,每学期听、评课节数都有明确规定。教研组具体上报每周公开课教师和篇目,教务处负责制定并检查落实全学期的听、评课计划。
学校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追求课堂教学高标准。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实施“三定”:定时间、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基本内容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统一。
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具体落实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公开进行骨干教师评选,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在全市、全省知名的教师。几年来,共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7人。
定期开展校本优质课比赛,实施名师塑造工程。校本优质课是武陟一中实施“一三六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策略,是该校名师塑造工程的广阔平台。去年春季,该校举行了第一届青年教师校本优质课比赛,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这一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常规课堂精品化、优质化建设,激励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创新精神。2011年以来,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学科的教学比赛中,该校1人获全国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3人获省一等奖;6人获市一等奖。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班主任的任用上,学校精心选聘,有序培训,严格督导,注重奖励。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班主任队伍;涌现出一大批班风正、学风浓、有活力的品牌班级,一大批学生认可、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班主任。
“业精还需人勤”,这是该校校长马东升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每天听一节课,查一遍自习,巡视校园基础设施一遍,在学生餐厅吃一顿饭,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活动、查一次学生寝室,无论事务多忙,他每天都在坚持践行“六个一”。两操到位,每晌第一节课到位,午饭后到位,晚饭后到位,查寝到位,吃住在校,几乎须臾不离学生左右,无论多么辛苦,班主任都在坚持践行每天“六到位”。
马东升的“六个一”,班主任的“六到位”,任科老师的日日清、全批全改,后勤人员的24小时巡查,每个武陟一中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乐于奉献”、“艰苦奋斗”。这是一支钢铁之师,似乎永远不知疲倦。这更是一支仁义之师,奉献永无止境。
为让学生出苦海,老师甘愿下题海。为节省学生时间,优化学习效率,减轻孩子压力,老师们殚精竭虑,精心研讨,自命经典套题,力求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为让学生焕发激情,克服惰性,老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师生们一起披星戴月,晚睡早起,孩子们的高考,变成了老师的高考。
和谐大气的武陟一中,有一群园丁在耕耘,用心血沃灌着满园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