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
热门专业就业趋冷、就业满意率不足五成、高学历就业难……记者日前走访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高校发现,在总体就业率超过90%的局面下,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报名时热门,毕业后为何就业“趋冷”?“现在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与宏观经济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关联度越来越强。”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毅说,高校设置专业必须“顶天立地”,一方面要紧跟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办学实际,以特色发展赢得市场。
二是就业率超九成,满意率缘何不足五成?“一些大学生对岗位挑三拣四,总想一步到位。”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就业满意度低还暴露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很多毕业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在择业和就业中摇摆不定。
三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如何扭转就业结构性矛盾?高学历就业难现象,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培养动手能力强、企业欢迎、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破解当前就业困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应进一步从政策和资金上向职业教育倾斜,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小 青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