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编者按
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妇女有担当。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在我市拉开大幕,极大地激励着占人口半数的焦作广大女性。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焦作妇女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在更大领域促进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今年年初以来,本报记者在“走转改”过程中,所到之处都看到了焦作妇女在“三化”协调发展、推进焦作经济转型三部曲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和巨大贡献。为此,今天本报推出这组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序·巾帼神韵
这是一部书写传奇的史诗,每一个诗行里都闪现着柔美的身影,还有身影里坚强的目光;
这是一曲生命飞扬的乐章,每一节音符上都跳跃着俊美的笑声,还有笑声里铿锵的足音;
这是一幅纵情写意的画卷,每一笔线条中都流露着刚毅的神色,还有神色里不屈的神韵。
传奇,就从这里写起。
三百里怀川大地,170万怀川女儿用双手建设着幸福生活,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她们从不曾抱怨,即便在外劳累回家操劳,也把沉重的日月扛起;她们从不曾畏缩,纵然面对重重困难,也向着憧憬的美景迈进;她们从不曾气馁,尽管和男儿一样面对工作重担,但她们一样有着刚强的意志和坚强的身躯。
巾帼何曾让须眉。她们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的伟大实践中,以作为求地位,以创新谋发展,顽强拼搏,奋勇当先,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展示着广大妇女自尊、自立、自强的时代风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尊重和认同。实践已经证明,怀川女儿不愧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半边天”。
听,这就是来自怀川大地的巾帼神韵——
经济建设看巾帼
高耸入云的塔吊上,有严谨认真的女操作手;南水北调的工地上,有辛勤忙碌的女工程师;机器轰鸣的厂矿里,有默默奉献的女职工。无论在企业、在机关、在乡村、在城郊、在商贸战线、在广大农村……她们都能吃苦耐劳,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助推一项项工作顺利开展。实践证明,广大妇女已经成为助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伴随着2012年春天的来临,怀川大地吹响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号角,站在新时代、新机遇的起跑线上,市妇联号召全市广大妇女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在转型中突出“巾帼建功”活动新主题;以发展农业现代化为追求,在转型中创出“双学双比”活动新特色;以实现农村城镇化为标杆,在转型中提升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新水平;以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在转型中展示女企业家引领新风采;以建设先进文化为支撑,在转型中打造家庭建设工程新品牌。
“十佳女企业家”、“十佳巾帼创业之星”——这不仅是全市广大妇女的骄傲,也坚定了广大妇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共克时艰的信念,激发着创业热情。而来自我市知名企业的女董事长、总经理及管理人员,各县市区各类女性创业人员,市县两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等175名创业女性参加的焦作市女性创业发展促进会,为创业妇女搭建了交流信息、资金融通、项目推介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城里的经济转型建设离不开女性的参与,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更少不了女性的贡献。一个个体现着农村妇女吃苦耐劳、品德优良、科技创新的“巾帼文明示范村”的建立,不仅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构建和谐新焦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经过近几年发展,在我市各个乡村的干部队伍中不仅有了妇女的身影和声音,90%以上妇女还掌握了2、3项农业实用技术,85%以上青壮年妇女经常接受现代化远程教育和其他培训,促进了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就业或创业。这里有以妇女为带头人的农林牧和养种植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
在这项发挥农村妇女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中,“以城带乡姐妹帮扶工程”不仅切实为农村妇女解放了思想、送来了技术,也成为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各项社会经济的有效载体。1098个城乡妇女组织在城乡共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中结成了帮扶对子,950个村受到资金、技术、信息等直接帮助,1320个妇女之家和姐妹书屋在农村亮相。“一县一特色”的格局已经形成,博爱县的竹编、温县的鞋业加工、新区的花卉种植、解放区的绢花制作等,真正实现了“农闲农忙两不误,家里家外两兼顾,在外在家一样能致富”的良好局面。
经济的发展在科技进步中必然有所舍弃。当一些城区失地妇女和下岗女工面临再就业时,由市妇联开展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中,使98%的妇女再次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同时,先后40场的“春风送岗位”活动为9135名失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1433名下岗女工小额贷款5732万元后实现了就业和创业。通过巾帼创业指导中心开展的女性创业信息咨询活动,向“4050”妇女推出饮食、座垫加工、挂饰编织、家政等适宜女性创业的项目520个,不断拓宽妇女家庭创业的渠道,特别是引导农村妇女就近就家创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和亮点。
“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的号召下,更多的妇女投身我市各项领域,为我市经济转型的发展顶起了“半边天”。
市委书记路国贤高兴地说:“在我市各个领域中,都有一大批优秀的妇女人才,在公务员队伍当中有一批优秀的女干部,在企业家当中有一批优秀的女企业家,有一批优秀的女教师、女科技工作者、女文化工作者在全市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明新风数巾帼
任何一座城市的经济转型建设必然与新时期的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的文明进步不仅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基本保障。
“妇女是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市委副书记王明德的话,指出了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在家庭建设中,充满地域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2011年5月,焦作市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呵护心灵 关注成长”家教知识讲座、“我家的幸福瞬间”摄影大赛、“家家齐欢乐”、“永远的经典”诗词朗诵会等系列活动,不仅展示着我市家庭文化建设成果,提升了我市家庭品位,也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魅力焦作·活力城市”的打造,离不开一支身体健康、德育双馨的妇女队伍。建立一个全市妇女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一支巾帼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一批妇女健身示范点、年年举办一次大型专题妇女运动会、每年开展一次“健康家庭”评选活动,诸如此类的健身活动,在锻炼妇女体魄、历练妇女意志、展现女性风采的同时,也把“拒绝家庭暴力、牵手幸福生活”、“不让毒品进我家”、“节能减排家庭社会行”等特色活动融入其中。
割肝义救大姑姐的博爱妇女王秋霞、道德诚信典型靳小秀、致富创业典型严小敏、厚德和谐典型崔梅花……家庭女性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育着身边的人,感动着社会,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家庭为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仅2011年,我市就评选表彰三八红旗手532名,焦作市十佳现代文明六型家庭标兵户和现代文明六型家庭310户,各类各级文明家庭1300余户。
科技致富、学习书香、厚德和谐、守法平安、勤俭清廉、低碳环保,当这6个关键词引入家庭建设时,不仅让家庭生活更趋和谐、社会更趋安定,也助推着我市的经济建设。这凝聚着现代文明的六型家庭创建活动,不仅是传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和有益尝试。925个妇女文化阵地的建立,8万户家庭签订的“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承诺书,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在我家、美化在我家、平安在我家、和谐在我家”的创建热潮。家庭妇女,在引导家庭健康、幸福发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倡树着一股文明新风。
维权说法护巾帼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切实维护妇女的地位、权益不仅是女性参与社会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更是经济建设的需要。
维权,是激发妇女热情展示女性风采、参加社会活动的有效途径。12338妇女维权热线,这个为妇女维权常设的热线电话,连着全市妇女的心,也成为妇女的求助热线、倾诉热线。通过这个热线,妇女郁结的心事有了表达的渠道,又在“沙盘治疗”、“情暖中秋”关爱行动得到最好的疏导。两年来,先后有近百名妇女儿童在这里进行了心理咨询服务,先后协调解决了有关妇女人身伤害、家庭暴力、土地权益保障等典型案例近30起,全面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论坛”,这个由妇联搭建起来的妇女维权平台,借助人大、政府、政协、法制机构的权威作用和各类专家学者的知识资源,定期进行妇女维权理论研讨、典型案例剖析、维权工作形势趋势预测和分析,为妇女输送新思维、新观念,让妇女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更大的主动权。特别是“三八维权周”主题活动,更在增强妇女儿童维权意识的同时,帮助妇女解决生活中的切实问题。
新形势势必面临新问题。在完善已有的维权途经的同时,“妇女心灵之窗”、“示范维权站”等借助网络手段建立的维权通道也成了妇女权益的保护神。“爱心调解队伍”,更让妇女时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春蕾计划”,共捐助春蕾女童3943名、特困农村留守儿童1604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28所、留守儿童之家44所。这些数字,这里的每一组数字,都体现了人们对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尊重与敬重。
经过近几年的法制宣传,妇女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其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更为安全、迅捷的通道。
难怪市妇联主席廉常萍谈到妇女维权工作时说:“推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再上新台阶,是当前和今后妇女更广泛、更直接、更全面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保障。只有解决了广大妇女的后顾之忧,她们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建好妇联为巾帼
在所有女性的心中,妇联就是心里最近的家。
“为妇女事业工作是光荣的,为妇女姐妹奉献是快乐的。”市妇联主席廉常萍不仅是这样说的,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执著追求,完美地诠释出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改善妇女民生、反映妇女诉求、理顺妇女情绪、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经济转型,这就是市妇联开展妇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归宿。
如何引领广大妇女投身经济建设,对市妇联而言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探索,更关注的是如何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和群体团队意识以形成合力的思索与努力,让每个妇联人都有服务经济转型的大局意识才是工作之重。社会多元化发展和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有责任就不会有借口,有责任就有执行力。正是这种对全市妇女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妇联党组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增强素质、提升境界的各种学习创建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创建和谐文明的妇联机关,建充满活力的妇联队伍。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和谐型机关,市妇联以创建“五型机关”争创“五型干部”,从工作作风到工作效率进行深入改革。“脑中要有全局,心中要有大局,手中要有布局,力求做管理型干部;理论要精通,知识要融通,信息要贯通,力求做学习型干部;思路要开拓创新,工作要常抓常新,方法要推陈出新,力求做创新型干部;站起来要能说,坐下来要能写,走出去要能干,力求做复合型干部;对待事业要有热情,对待工作要有热情,对待同志要有真情,力求做服务型干部”,妇联人争当“五型干部”,为市妇联提升凝聚力、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妇女提供了精神保障。
让勇争一流的精神在妇联飞扬,让爱岗敬业的观念在妇联强化。加强妇联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永远被市妇联班子每个成员摆在重要位置。市妇联是典型的小机关服务大群体,每一位妇联人都要肩负着重要责任。面对重要使命,必须有一个坚强信念和过硬作风,为此,妇联在机关全体同志中大力倡导“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以热爱心对待集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律己心对待自我,以宽容心对待同志,以自信心对待困难,以关爱心对待弱者,以和睦心对待家庭”的“十种好心态”,并把这作为市妇联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妇联人都在向“八种人”看齐。在市妇联洁净、清净的办公场所,一幅展板上就赫然写着做好“八种人”的宣传内容:顾全大局、视野广的人;善于宽容、境界高的人;遵守规章、识大体的人;见贤思齐、涵养深的人;任劳任怨、肯奉献的人;勇挑重担、敢创新的人;勤学善思、有智慧的人;爱岗敬业、有热情的人。
“妇女事业也是党的事业,每一个妇联人都应该在这个岗位上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廉常萍说。男女平等,不是男女平均,而是男女在享受机会待遇、政策资源、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在推进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征途上,妇联人永远都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的工作。工作中,市妇联借船出海,充分利用有关职能部门各项活动搭建的平台,努力扩大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渠道,并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扩大妇女的社会影响。
特色工作品牌化,工作内容项目化,日常工作规范化。这,早已在实践中成为市妇联工作的重要特点,市妇联正逐步由传统模式向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科学化转型升级。
2008年,市妇联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近几年,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省“党群共建 创先争优”先进妇联组织,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活动先进集体,推动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先进集体;焦作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单位,党政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16项荣誉称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来了,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甄砚、孟晓驷,省妇联主席陈砚秋来了。她们在先后莅焦检查指导妇女工作后,特别对我市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现代文明流行家庭创建活动和巾帼文明示范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市妇联作为全市妇女工作的引领机关,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更好地服务基层妇女群众,实现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廉常萍的话铿锵有力。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全市妇联人坚持“以创新思维推动落实、以健全组织促进转型”的工作理念,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实现工作目标项目化、工作内容载体化、工作方式社会化,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挥妇联职能、引领巾帼建功的崭新路径,实现了全市各项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新跨越。
尾声·巾帼传奇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巾帼逐鹿更添盛世豪情。光辉的岁月留下了怀川妇女奋斗的足迹,神圣的使命召唤着妇女与时俱进,谱写新的篇章。
当前,我市已踏上了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新征程,这就要求全市广大妇女更要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抓住优势,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创建一流业绩,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续写新的传奇!
传奇,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记载着怀川妇女的动人故事。
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走转改”记者团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