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6月25日至29日为全国检察机关第十四个举报宣传周。日前,记者就举报宣传周活动有关问题采访了焦作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申军。
问:今年举报宣传周的宣传主题和重点是什么?
答:今年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的宣传主题是:“惩防并举,保障民生。”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将围绕这一主题,宣传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取得的成效,宣传高检院部署的“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与“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同时宣传举报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为查处职务犯罪提供充足的线索。
问:近年来,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检察机关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检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检察机关强调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方面,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查处了放纵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商品的渎职犯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及违法强制征用土地、违法强制拆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渎职侵权犯罪等案件。据统计,2011年以来,焦作市检察机关共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1件27人,占同期查办渎职犯罪总人数的39.7%,其中11人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尤其是查办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畜牧局10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4万余头未经“瘦肉精”检测的生猪流入市场的“瘦肉精”案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在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前,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已增至93家,覆盖了我市所有的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社会化预防工作格局。近年来,通过开展涉农、卫生医药、国土资源及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及个案预防调查,及时消除犯罪隐患,共进行预防调查183次,移交立案125件。同时,结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发出检察建议290份,有效地帮助相关单位堵塞了管理漏洞。我市检察机关还围绕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工作,积极开展专项预防,先后参与了投资上亿元的焦作迎宾馆、南水北调工程、郑焦城际铁路测绘招标、风神轮胎500万条半钢子午胎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实施“阳光监督”,依法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废标40余个,建议处理违纪行为21起。对在招投标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伪造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告知函》案件线索,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2件23人。
市检察院还着眼于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司法诉求,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市检察院深入开展检察官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开通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建立“一站式检务中心”,完善落实下访巡访、联合接访等制度,推行预约接访、视频接访和网上举报、信息查询等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加强基层派出检察室建设,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检察室,就地受理控告申诉,把执法为民的举措落到实处。
问:有群众反映,在农村有的“三农”补贴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有的村干部暗箱操作、虚报冒领、截留侵吞等,引发群众不满甚至上访,影响了农村和谐稳定。那么,检察机关如何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
答:我市检察院对此高度重视,坚持把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专项工作等举措,切实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据统计,2011年以来,市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44件79人,占同期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总人数的38.2%,65人已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今年2月起,市检察院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抓住资金投入规模大、容易出问题的领域、项目和环节,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工作。
问:群众发现职务犯罪的线索,可采取什么方式向检察机关举报?
答:公民向检察机关举报,可采取电话举报(12309)、信件举报、当面举报、预约举报和网上举报(www.12309.gov.cn)方式进行。
最后,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举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 本报记者 仝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