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左二)、时任焦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海燕(右三)在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左三)、市长魏新洪(右二)陪同下,莅临永威学校调研。
—— 沁阳市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巡礼之永威学校篇
沁阳市永威学校:
喜闻你校2012年高考再创辉煌。一本上线43人,二本以上上线183人,三本以上上线326人,体育艺术类本科上线60人,本科上线共计386人。你校4名考生进入焦作市文理科前十名,5名考生进入沁阳市文理科前十名。在此,市人大常委会特向你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并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高考学子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近年来,你校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实施教书育人责任制,团结拼搏,勇争一流,全面引领沁阳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希望你校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实现沁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作出更大的贡献!
沁阳市人大常委会
2012年6月25日
贺 信
大家
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永威学校快速发展,成绩显著,质量一流,办学经验影响全国。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考察者络绎不绝,大家都在寻找永威经验背后的秘密。2010年2月出版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和2012年5月出版的《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这两本书,或许能解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愿更多的人亲近永威这样的本土教改经验,从中汲取营养,为改变中国教育实践而积蓄力量!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全面总结了永威学校推行课改、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全过程。
《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一书详细阐述了永威学校推行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全过程。
永威经验的背后
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 周德藩
蔡林森校长在江苏省泰兴市创造了“洋思奇迹”。退休后,他受河南省沁阳市永威集团董事长任太平的邀请,来到沁阳市永威学校任职,仅三年时间就把永威学校办成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创造了“永威奇迹”。
我一直在思考,洋思经验和永威成功的背后能够留下什么深刻的东西。
在总结提炼洋思经验时,我曾提出四条:一是有正确的办学理念,他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分快、慢班,坚持让学习成绩好的和差的同坐一位;二是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蔡林森校长及其团队的奉献精神,激发出学校经久不衰的活力。这套经验从江苏移植到河南,从公办学校移植到民办学校,从初中拓展到小学和高中,同样产生积极效果,这说明其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这些经验如果为更多人所掌握,就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如果认真审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会发现,“先学后教”不仅揭示了课堂教学时序的规定性,还提出了教和学之间的行为准则。这个“先”首先凸显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我们讲学生为主体,但始终难以落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但洋思和永威解决了。“当堂训练”,训练是什么?就是学生动脑动手去做,读书、讨论是学习,做更是学习。审视洋思、永威的课堂过程,一般课堂上都有两段训练过程,第一段训练带有试探性、检验性,是在课之前段自学后,为理解所学的练。第二段训练是在课堂结束之前的训练,是为掌握巩固所学而练。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得好:“听会忘记,见可以记住,做才能学会。”后面这段练,便是学会之练,是要学生当堂实现教学目标的练,也就是蔡校长所要的“堂堂清”。
经过20年的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操作流程:首先,出示教学目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适当的;其次,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内容总是基于教材,紧扣目标;第三,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把握学情;第四,检示性训练,紧扣目标,精选习题,自主完成,共同讨论,理解所学;第五,适当小结,布置作业;第六,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可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可为教师广泛应用。
再来审视洋思和永威的管理制度,显然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洋思奇迹”和永威成功的保证。在我看来,永威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责任制,包就是责任,而且是全员的责任制。蔡校长把学校的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一块、每一条线,最终分解到每个人,但是校长永远是第一责任人。蔡校长是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人。永威学校有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他们都是站在教学第一线领导教学工作,每年大约都有近1000课时在课堂上上课、听课、评课,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最近,我常常问江苏一些校长,你们现在每学期还有几小时在课堂上?你们还能认得几个学生?得到的回答常常都不是正面的。所以,我到处呼吁要引导“校长魂归校园、亲近师生、深入课堂、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创新教育。
要把责任制落到实处,蔡校长的做法是把责任具体化为工作目标。从班级到学科、从部门到学校都有目标。有近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有定量目标,也有定性目标,这些目标可评价,可考核,而且用协约的方式落实下来,这就是所谓“包”,有个人的“包”,也有集体的“包”,正是这个“包”把责任落实到位。
蔡林森治校是认真严肃的,对目标的实现与否、任务完成好坏,奖惩分明。看上去蔡校长的学校管理似乎有点简单生硬,但是他们的管理是有效的,体现了执行制度的坚定性。其实,接近蔡林森校长,或者多听听他的故事,你会发现他还是很人性化的。在这方面,我要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不仅要审视教育的科学性,还要审视教育的艺术性,这就要有文化视野。因此,还得有人去考察蔡林森创造出的洋思和永威经验的文化现象。
我希望蔡校长和永威学校利用目前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一体化的优势,重视纵向衔接,即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纵向的衔接。同时重视学科横向联系,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时空,改善教学方式,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三赴永威取真经
新疆兵团农二师八一中学校长 彭伯禄
2010年、2011年、2012年,我连续三次赴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考察。我校全体教师分16批赴永威学校接受培训,每批一星期,每天听课、评课,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大家学习、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找到了规律,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成为农二师中小学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地。
2009年11月,在农二师教育局局长李建国的推动下,我们开始学习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初中、高中的几个班试点,但总有一些问题搞不懂、吃不准,特别是教师观念跟不上。带着诸多疑问,我率领八位骨干教师于2010年3月来到了永威学校,一周的学习紧张充实,聆听蔡林森校长的专题报告,听赛课和随堂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阅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章和操作流程,特别是蔡校长与我们的专题座谈,使我们豁然开朗。我们从蔡林森校长身上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从永威学校看到了课改的希望,从而坚定了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决心。
按照我校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方案,2010年5月各学科都开始推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思想不解放、观念转变难、教学内容多而教不完、“四清”落实难等问题。2011年4月,我率领七位教师二进永威学校,向蔡校长请教。我有幸参加了永威学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承包责任制签约大会,感受到承包责任制提高执行力的力量。蔡校长为我们解读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各环节背后的含义,同时与各学部校长、教师、学生研讨交流。通过这次深度学习考察,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涌现了:课堂千篇一律,缺少学科特色;知识学习浅,深度不够;当堂训练时间难落实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三进永威学校,蔡校长用两个多小时解答了我们的困惑,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解。理论把握得透彻,改革思路逐渐清晰,必然引发积极主动的行动。我们去永威学校学习考察的126位教师,现在都有了长足进步。2012年4月,蔡校长又派小学部校长一行三人来我校上示范课,指导评课,上门传真经。
随着实践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我校教师更新了观念,积极、主动探索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也生动活泼起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改革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下去,让“八一”的课改之花越开越艳。
学习永威,我们从此不一样
四川省邻水县教育局 邓晓宏
2009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教育局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在全县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工程:全县教育系统学习《蔡林森这样当校长》,全员精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等书籍,派出校长和骨干教师赴永威学校蹲点学习,全面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邀请蔡林森校长现场“把脉”……
一、借永威之东风,推教改之大舟。从普通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邻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骆小平,被大家称为“专家型局长”。2010年1月26日,《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蔡林森这样当校长》激发了他的思想火花:“借蔡校长的经验之风,扬邻水教育之帆,划动有效教学之船。”当年3月,在他的主持下,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组织全县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蔡林森这样当校长〉的通知》,要求全县教职员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推广实验上狠下工夫,并对全县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评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听课记录不能只简单记录教学过程,还要有教学建议、评议内容,评议要具体、深入。一时间,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蔡林森教育思想的热潮。
对于全县如何推广实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骆小平思路清晰:分准备、实施、总结评价、纵深推进四个阶段进行,首先在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中推广实验,在部分学校实验,以周、月为单位,不断进行总结,促进教师不断进步,然后通过半年的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后,在全县所有教师中推行。
二、阅读蔡林森,奠定改革的理论基础。2010年4月,骆小平看完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著作后,茅塞顿开。他说:“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邻水教育与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差距。要推进邻水有效教学工程,广大职工必须精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于是,当年6月,全县教育系统启动了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的“读书工程”,购买6000册《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作为职工暑假“充电”人手一册的必读书籍。通过局机关干部、校长、教师的全员学习,完成了全县教育系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次自觉培训。
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县各校都要结合暑假读书工程,举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专题讲座,并在开学前制订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为全县纵深推进有效教学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蹲点永威,擦亮迷茫的眼睛。面对探索实践中的困惑,骆小平说:“走出去,蹲点学习,寻求真经!”2010年、2011年,全县先后两批派出113人赴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蹲点学习一周。通过全方位的听公开课、随堂课,分年级、分学科与永威学校骨干教师结对研讨,参加教研活动、上汇报课、小组交流等方式,全程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活动的过程,全方位学习、感知、体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员们经历了入校时的怀疑、好奇,到中途的接受和赞同,到结束时的钦佩和震撼的思想变化“三部曲”。
学习后,学员们形成了《汲取“先学后教”模式之精髓 让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永威之行十二悟》等113篇学习心得,初步领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奥妙。永威学习归来,全体学员迅速融入全县2010年义务教育有效教学巡讲学区活动,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深入10个学区,献上小学、初中各学科观摩课148堂,举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专题讲座62场,参与教师8000余人次。
2011年3月,县教育局进一步明确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作为常态课模式在全县中小学推行。2011年至今年年初,全县先后三轮共抽调126名骨干教师组成有效教学督查指导工作组,分九个小组,每个小组14次,深入学校、课堂,听课、献课、评课、交流、问诊疑难,与一线教师一起设计有效教学模式流程,抓住关键,突出学生自学、兵教兵、教师补充提升等环节,大大促进了有效教学工程的纵深推进。
2011年7月,邀请蔡林森校长亲临邻水,现场听课、点评,并作了题为《求实打假才能高质轻负——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体会》报告,让7000余名教职员工受益匪浅。
四、学习永威,邻水教育从此不一样。通过两年多学习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邻水县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变化。校长们说:“我们的学生有了三大变化: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了,看书也有方法了,一上课就知道主动紧张地看书、思考,改变了从前上课只听讲、不看书的坏习惯;合作探讨意识增强了,在学生上台板演出现问题时,很多同学会主动举手说‘我来说、我来改’,学生敢说‘我不懂’、‘我会教’,改变了从前不懂装懂、只听老师讲的学习态度;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了,学困生率降低了,孩子们都知道要自己学了。”
教师们说:“如今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生们说:“我们学校现在改变了教学方式,改变了老师讲、我们听的方式,采用先让我们自学、讨论,然后教师点拨的方式,我们能有较充分时间思考问题,学起来有兴趣了。当堂训练,课后作业也少了,我们负担轻了,有更多时间与生活接触了,真好!”
走近蔡林森,撬动区域新课改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樊兴举
四年来,我们先后五次组织300余名校长和骨干教师来到蔡林森校长二次创业的永威学校,一对一结对子,挂职学习。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体会到,永威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六条经验:第一,坚持“从最后一名抓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保障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减轻学生课余负担的有效途径;第三,坚持抓“四清”,这是目标管理与过程及细节管理的有效结合;第四,实行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整个校园充满活力;第五,长年赛课、评课,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构筑了一条“高速公路”;第六,靠前指挥、走动式管理模式,为教育干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高效管理做出了榜样和示范。
四年来,我们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学习蔡林森教育思想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荣获枣庄市课改先进区称号,连续两年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作经验介绍,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