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流火七月,喜迎党的91华诞。
勇当先行,力促焦作经济转型。
近年来,焦作交通人以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奉献社会为宗旨,担当重任,开拓进取,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穿山越岭,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壑架桥,唱响了一曲曲震撼大地的创业之歌;大力弘扬“螺丝钉”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敢打硬仗,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难忘故事;大力弘扬“老黄牛”精神,披星戴月,殚精竭虑,把微笑和服务奉献社会,谱写了一篇篇流光溢彩的动人华章……
公路畅通,百业兴旺。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修建高速路、发展路、富民路,架设黄河桥、希望桥、连心桥,让康庄大道在怀川大地上铺展,连接城乡,方便出行,提供支撑。
大力加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建设,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形成了东达省会接京港澳高速、南跨黄河接连霍高速、西连济源接二广高速、北出太行接太晋高速的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目前,武(陟)西(峡)高速公路桃花峪黄河大桥正在加紧施工,云(台山)郑(州)高速公路、焦(作)桐(柏)高速温县至巩义段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同时,建成全省常付线沁阳至孟州段、林(州)邓(州)线(焦作段)两条一级公路,郑常线、冢沁线一级公路及焦作黄河大桥等大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之中。交通大项目建设的加强,进一步拉动了GDP增长,提升了我市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改善了我市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城融合,使我市进一步融入到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之中。
强力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几年来完成新、改建干线公路200多公里;积极做好拟升国、省道工作,努力实现县县通国道,省道基本覆盖所有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乡镇;加快焦修博交通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改造斗武线、获轵线、大练线等一批普通干线公路,积极构建“中心城市——城市组团”交通快速通道和旅游、文化交通大环线,提升我市境内干道的通行能力,促进各功能区的高效连接和城市组团式发展。
坚持“县县畅、乡乡联、社社通,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的原则,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4675公里。在全市实现乡乡通二级路的基础上,又先后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和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农村公路由“通达”向“通畅”的转变,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心镇建设,为构建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新型农村社区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73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80.5公里,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线、农村公路为脉络,四通八达、快捷便畅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运输场站建设得到加强。新改建县级客运站4个、乡镇客运站7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00个,实现乡镇以上有等级客运站、通客车行政村有招呼站的目标,并正在加紧建设沁阳市汽车站、修武县汽车客运总站,高标准启动了市汽车客运总站改造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地处豫西北、晋东南交通枢纽地位的优势,加快聚源、宏达等大型现代物流场站建设,努力使焦作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强北朱村、缝山公园等公交站建设,积极规划建设集综合调度、维修、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出租车综合服务区。
道路客运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先后开通了焦作至修武、焦作至博爱城乡公交线路和焦作至郑州、焦作至新乡城际公交线路;坚持服务“三农”,大力实施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9%,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促进了焦作与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国范围内人员的快速流动。
货运物流业实现新的发展。作好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等物流服务,以信息化促进物流发展现代化,带动大流通、发展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出色地完成了春运、黄金周、煤电油运、奥运会、世博会、抗震救灾等关键时期的运输保障任务,保持了道路运输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公交和出租车行业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五年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更新公交车辆,扎实推进GPS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工程建设,积极实施中原公交一卡通工程,加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提升线路覆盖率。紧紧抓住我市作为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建章立制试点市的契机,实行星级考核,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公交车、出租车运营已覆盖我市主要居民区、商业区、大型工矿区和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市、县城区人民群众的出行环境。
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有序。先后完成了温县祥云镇大玉兰渡口、渡船改造等工程,让农民兄弟用上平安渡、乘上平安船;完成了青天河、峰林峡、马鞍石库区海事管理站房库、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建成了市本级水上监控指挥中心,确保了库区水上交通运输安全。
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营运车辆61034辆,其中拥有载货汽车43425辆、班线客车1387辆;中心城区拥有公交汽车线路35条,线路总长566公里,拥有公交运营车辆584辆,万人拥有量7.8标台;拥有出租车1398辆,万人拥有量16台;拥有各类船舶119艘,其中客船55艘、采沙工程船58艘、渡船3艘、拖船3艘;浮桥2座,浮舟58组。
改善民生,奉献社会。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实施人性化管理、微笑式服务,达到人、路、车、船相和谐,让城乡群众办事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坚持“领导为职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交通为社会服务”的理念,积极做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道路客运、货运物流、汽修、驾培、从业资格市场专项整顿,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大力开展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措施,在基层站所服务大厅配备便民手册、阅报架、饮水机、雨伞等,努力做到“五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话语暖心、一把椅子相让、一杯茶水解渴、一个满意答复。开通运政服务热线96520、路政服务热线96055,投入运行了集GPS、汽车救援、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达到了执法证件、执法标志、执法服装和执法场所外观的四个统一,提升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交通运输服务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如市公交总公司28路驾驶员郭爱萍十几年如一日,用执著的爱心、满腔的温情、甜美的笑容、热情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荣获“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转型提升,勇当先行。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倾力打造“内外融合、网络完善、高效畅通、服务优良、安全环保、支撑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服务经济社会,激发无限活力,传承文化文明。
踏平坎坷成大道,万里征程当先行。
展望未来,焦作交通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实求进,勇于担当,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在8000公里以上,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96公里以上,实现高速公路无缝对接,干线公路上档升级,农村公路网络完善,场站运输持续发展,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安全、畅通、便捷、绿色、和谐,努力为促进我市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提供坚强支撑,当好发展先行。
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
便民服务大厅
盘山公路
优质服务
市汽车客运总站
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