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阳区:勇为人先做示范,持续突破促跨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阳区:勇为人先做示范,持续突破促跨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委书记路国贤(前左二)到山阳辖区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视察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右二)到山阳区调研

  山阳区委书记牛炎平(右一),山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右二)督导项目建设

  ○连续五年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强文化旅游区

  ○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省级文明城区

  ○全省最具投资价值先进区

  ○省级优秀金融生态区

  ○省级文化工作先进区

  ○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核心提示

  山阳,一座古老、神奇的城区。曾因汉献帝龙沉之邑而彪炳青史,曾因孙思邈行医之所而光照春秋。

  近年来,山阳区立足中心城区发展,科学定位,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以“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为宏伟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增收”战略,强力推进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拉开,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号角已经吹响,该区将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勇为人先做示范,持续突破促跨越,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实力山阳

  厚重精彩

  今日之山阳:品牌荟萃万商云集,金融中心规模凸显,工业园区强势崛起,财政收入连连翻番……论综合实力,该区在全省50个城区中,已经位列“十八罗汉”。

  跨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山阳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勇敢,以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气魄,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全面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奋力走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前列,书写了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仅今年1~4月份,该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6%,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7%,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2亿元,同比增长22.7%,总量位居四城区第一,增幅位居四城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32亿元,同比增长15%,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689万元,同比增长19.8%,增收2763万元,完成任务的43.5%,增幅位居六县四区第一;税收收入完成15668万元,同比增长17.3%,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93.9%。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近年来,该区陆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调的是抢字当头、干字为先。一个接一个的重点项目投产、开工、签约、储备,为该区的发展积蓄了强劲的能量。该区通过区级领导分包、五大班子领导观摩督察、项目集中开工(奠基)等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全区项目建设的数量、规模、速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该区充分发扬“山阳精神”,立足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吸引众多客商到此安营扎寨。

  仅去年,该区66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谋划编制项目249个,总投资约805亿元,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充溢着创新之气,连续五年的“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区”记载着幸福之旅,“全省最具投资价值的县市区”和连续七年的“市政府目标管理一等奖”彰显着刚健之力……每一个称号都续写着该区的厚重与精彩。

  活力山阳

  强势崛起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该区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坚持产业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优化环境招商,实施招商项目包干负责制,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先后参加了中博会、厦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80余批次,洽谈项目150余个,并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客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仅去年,该区共引进市外境内项目85个,总投资59.71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46.88亿元,同比增长64.4%,位居四城区第一;其中省外资金20.52亿元,同比增长68.7%,位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370万美元,位居四城区第一。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建成道路7.8公里,初步形成集聚区“四纵四横”的路网体系;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10栋标准化厂房9栋主体完工,1栋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集聚区入驻项目38个,完成投资22.2亿元。去年,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亿元,基础设施投资5.2亿元,企业主营业收入完成16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103%、169%、224%。在全市产业集聚区集中观摩评比中,名列四城区第一,并荣获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称号。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该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大气魄发展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彰显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积聚效应,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全市名列前茅。如今,丹尼斯、欧凯龙各大品牌璀璨夺目,华融国际、远大财富大厦等商务楼宇拔地而起,现代信息、商务物流、中介服务等多种业态在此生根开花,“板块引领、全面覆盖、传统提升”的三产格局雏形已具,传统商贸业已实现了向现代服务业的华丽转身。

  城乡建设统筹发展。该区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题的城乡统筹工作正在全面铺开,撤村并居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南水北调主干渠、新月线改线和焦东路绕行道路征迁工作稳步推进。按时完成太极体育中心、郑焦城际铁路、焦作海关等项目40余万平方米拆迁任务,确保了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投资30余万元对东苑路、周庄路等15条区管道路和亮化设施进行了维修。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全区“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目前共有33家,实现年产值2550万元,增收202万元。积极开展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建设营造林5464亩。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大潮中,山阳人深入领悟“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内涵,突出“六大提升”,实现“六大突破”。

  都市工业提效,在工业支撑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集聚区建设步伐,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大、集聚效应强的项目,积极探索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发展模式,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成长型、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主导产业体系。

  第三产业提质,在新型服务业方面实现新突破。该区提高第三产业的质量和内涵,打造一个“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核心商贸区、创新型中心城区。加快构建五大商圈,注重挖掘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先机,打造全市现代物流中心;集中规划一批精品商务楼宇群,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探索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开放带动提速,在招大引强方面实现新突破。该区大力实施招商项目包干负责制。按照“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良好局面。

  城乡统筹提升,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完善城乡规划、产业布局,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一体推进。

  幸福指数提高,在民生改善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针对南水北调征迁户、零就业家庭、残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帮扶长效机制,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注重把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

  精神状态提振,在转变作风中实现新突破。继续注重在克难攻坚中考验干部,在创先争优中发现干部,在一线工作中锤炼干部,在服务经济工作中选拔干部,进一步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必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早日实现“科学发展、强区富民、建设一流城区”这一宏伟目标!

  想民之所想、兴民之所望。该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民生工程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每年为群众办至少10件大事、实事,积极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条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该区对民生的聚焦以“为民实事”的落实为抓手,以连续每年10件的速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让百姓“老有所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真是一件大好事,党和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每个月只要拿上这个本本到银行就可以领到养老金”。拿着刚领到的养老金,64岁的胡老太高兴地把养老保险储蓄存折递给笔者看。去年,该区率先在四城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老有所养”的愿望在该区成为现实。

  让百姓“住有所居”。“做梦也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小区,这里不仅有物业人员打扫卫生、管理环境,还有各种设施供我们休闲娱乐。”住上小区保障房的王大姐喜不自禁。近年来,该区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南水北调安置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每年都在调整政策,降低门槛,扩大受益人群。目前,该区3647套保障房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正在顺利进行。

  让百姓“学有所教”。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城乡学前教育。去年,总投资440万元的5所中小学教学楼新改建工程顺利竣工,免除学生学杂费和书费1000余万元,该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

  让百姓“病有所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目前,该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许多村卫生室如今已“脱胎换骨”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全方位服务的160余人“健康贴心人”队伍组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

  让百姓“劳有所得”。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促进返乡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仅去年,该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44人,开办各类教育讲座100余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次。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