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文字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呢?
一、 开源掘流,帮助学生搜集与整理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当中,让学生感受生活,找到写作的源泉。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是他们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根据需要可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使作文教学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
二、激发兴趣,找准作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作文课难教,历来是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块心病。而怕写作文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天敌。如何扫除学生内心“怕”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多举行一些开放式的作文实践活动。
1、开放文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体裁上要强调学生的创造力,不拘形式,淡化文体。”我们应从学生兴趣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2、开放时空。打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作文教学联系,实现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结。
3、开放阅读,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
4、开放评价。我们要开放评改途径,让学生参与习作评改,使作文评价标准多元化、对象多极化和角色主体化。三、 拓展思路,在培养想象力中锻炼创新思维
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写“想象作文”。每一次“想象作文”的写作,便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
要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使其兴趣长久地保持。因为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愿望,也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作者系市一小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