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的青春我做主
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观摩点评会召开
图片新闻
河南中广传播有限公司焦作分公司揭牌
走上央视的焦作农机“田埂局长”
我市召开庆祝建党91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市环保局开展争创实践活动 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焦作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南水北调征迁安置工作座谈会召开
我市召开北山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会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青春我做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侯颖(右)给贫困户送过节礼物。 本报记者 麻 酩 摄

  本报记者 麻 酩

  “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毛丫头,能有多大能耐啊!”大学生村官侯颖没想到,自己到马村区待王街道西待王村工作的第一天,就有村民这样说。

  面对村民怀疑的目光,侯颖没有退缩。在实施自来水工程中,她不怕脏、不怕苦,和村民们一起推平车、挖水沟、栽树;在三秋、三夏工作中,她主动帮助农户晾晒农作物,最终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把她当成了“自家人”。

  怎样才能让村民们富起来?侯颖反复思索着。经过深入调研,侯颖摸清了村里的经济结构和村民的收入情况。她发现,西待王村有20%的农户以饲养业为主,60%的农户以种植业为主,20%的农民外出务工。

  饲养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农村饲养一般以庭院饲养为主,缺乏环境保护和饲养业所必需的生物安全意识,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不力,缺乏管理经验,一旦受到价格波动和疫病流行等影响,散养户便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此,要想使饲养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稳定的渠道,就必须寻找出路,解决这一问题。

  为此,侯颖打定主意,一定要抓住这个优势,带动西待王村村民致富。为了掌握饲养知识,侯颖通过远程教育,全面学习了饲养技术,并将自己所学做成课件,让村民们学习。

  “听了专业技术课之后,我觉得只有科学饲养,才能有稳定的收益。”村饲养大户范庆乐告诉记者,他在村里养猪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养猪还有那么多道道,猪舍要通风,还要配备地沟、精喂栏等,这个小村官给他这个老饲养员上了一课。

  新技术的运用让范庆乐尝到了甜头。如今,他养的猪四个半月就能出栏,猪崽的成活率也提高了。“以前养猪也就是顾着一家人的开支,现在规模大了,去年一年就挣了10多万元。”范庆乐的成功,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纷纷找到侯颖要求发展饲养业。

  为了寻找一条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子,侯颖在摸清情况、掌握饲养技术的同时,探索出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饲养成本,使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引擎,带动村饲养业走规模饲养的道路。

  “我最喜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农村这片沃土上成长,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侯颖坦诚地说。

  在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侯颖在多次走访慰问后,携手三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共创了一个集素质教育、特长培养和文化辅导于一体的辅导班,义务为孩子们上课,帮助村里解决留守儿童暑假的去处问题。

  “做事大家都会,关键是要认清工作方向,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侯颖告诉记者。

  (侯颖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