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足球造就了贝利、罗纳尔多等世界明星,正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则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技能明星”。2012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报关技能大赛承办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院长钱伟荣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大赛让年轻人、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过上有尊严与价值的生活。”
为什么说技能大赛给草根阶层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职业教育让年轻人过上有尊严与价值的生活?钱伟荣认为,没有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就不可能发掘与成就李玉刚这样的草根明星。同样的道理,没有技能大赛,职业院校的学生再怎么拼也拼不过“高富帅”。
技能大赛是增长职业院校学生自信心的机会与载体。只要参与了各级各类大赛,他们的自信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一点在浙江省职教成果展位上可以找到佐证。广泛运用于生产一线的儿童安全门装置、助力发动机化油器出气小孔加工设备、大唐缝头翻袜一体化机械设备……都是近两年由该省职业院校学生发明、申请专利并实现产业化的杰作。“不光要强调学生动手,更要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动脑能力。”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说。
为什么大家连年热情高涨,参与院校与企业越来越多?连续四届出席全国中职汽车应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的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回答,关键是技能大赛成为职业教育与市场的重要结合点。
中国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任耀生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这种趋势。据全国化工行业近3年的用人情况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占38.2%,中职学校毕业生占38.4%,本科及以上高等学校毕业生约占23%。职业院校成为全国化工行业最大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这也是该协会整合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资源首次举办全国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能大赛的初衷——不断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技能大赛平台上,职业院校年轻人在走出校门前,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知晓自己的弱项。而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量,让学生们迅速适应社会需求。
(据《中国青年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