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6月15日,本报曾以《存放自行车收费不一,一块还是五毛谁说了算》为题,报道了我市部分停车场存在收费不均、随意要价的问题。该报道见报之后,引起广大市民热议。很多热心市民纷纷致电本报,并在网上发布消息。然而时隔半月,经媒体曝光的存车乱收费现象是否依然存在,记者近日又进行了采访。
情况有所改善 问题依然存在
还是中午,还是同样的存车点。7月1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三维商业广场东门的非机动车存放处时,情况则和上次大不一样了。记者在一旁观察,一位带小孩的女士将电动车放好之后,随即给了看车人一元钱,而看车人又找给这位女士5毛钱,并给她撕了一张票。
随后,记者采访了这位存车的女士。该女士说:“我还纳闷呢,前一段时间存车还是一块钱,而且从来没问过我要不要票,今天却突然变成5毛钱了,还主动给了一张票,怎么说变就变啊?”
在三维商业广场北门非机动车停车场,记者观察发现,这里的存车收费也变成了最初的5毛钱。
但在其不远的超市南门出口处停车场,记者却发现了问题。市民在这里停车依然被收取一块钱,而且和之前记者所见到的一样,看车人并未向存车人出具任何票据,只是在车把上夹了一片小纸条。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几位存车市民,他们对此问题也很不解,并希望相关部门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相关部门表示,问题不久将会解决
一些在此存车的市民总认为看车的是三维商场负责,其实不然。据了解,商场周围看电动车的人并不归他们管,停车场大都是被私人承包,只是每年向商场缴纳一定费用而已。因此,收费高低的事他们也管不着。那么,这样的问题该找谁反映,又该由谁来监管呢?
记者首先采访了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科的一位李姓副科长,他告诉记者,对于我市停车场的划分与收费标准,该科早在5月份就下过书面调价通知,但三维商业广场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点并不在其通知范围内。由于没有相关正式文件,加之没有处罚权,他们对此问题也是爱莫能助。
随后,记者又到市发改委价格调控科进行了采访。该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记者和市民所反映的问题,他们也非常重视,并表示一些看车点随意要价、私自涨价是不对的。但因为牵涉部门较多,加之存放点分布在全市各个场所,一些具体问题执行起来困难较大。但其表示,最近市发改委准备召集一次全市性的停车场调价工作会议,对存车价格问题进行论证、公示,然后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明码标价,统一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