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务必保证每一台手术成功,要让每一个患儿取得完美的术后效果。”郝杰兵对医护人员提出要求。
肝功、肾功、胸透、血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所有术前检查全部进行,一旦发现异常,即送上级医院复诊。针对二期手术患儿,逐人制订手术方案。对手术难度大的患儿,进行院内会诊和远程专家会诊,并由专家主刀手术。
“重生行动”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石冰教授来了,中华医学会口腔分会唇腭裂学组副组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傅豫川教授来了,上海第九医院来了……得知中华慈善(焦作)医院接治云南偏远地区100余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唇腭裂患儿,在国际、国内享有声望的唇腭裂知名专家纷纷前来开展义务援助,承担难度最大的手术。
郑敏,一个活泼好动的6岁女孩。因其与生俱来的“大豁嘴”,母亲没有给她喂过一天奶,还坚持要把她扔掉。是奶奶把她抱了回来,艰难抚养至今。
“过去寨子里的孩子老笑话我娃儿烂嘴巴,娃儿一听到就赶紧捂住脸往家里跑。现在可好喽,看我娃儿多漂亮。”郑敏的奶奶许萍凤笑得合不垅嘴,“娃儿治好了脸,正赶上今年秋季上学,再不会有人笑话我娃儿喽,我高兴得这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来焦的这些唇腭裂患儿中,有许多孩子身上都有着苦难的故事。
常丽云,一个4岁的唇腭裂女孩,这次是爷爷带她来焦治病的。“你妈妈呢?”记者问孩子。“妈妈不要我喽。”孩子含混不清地说。
“你问为啥子不是她妈妈带她来?她妈妈生下她后死活不要这个娃儿,一次奶都没得喂过,一个月后说是去外边打工挣钱给娃儿治病,可到现在一点音信都没得。”常丽云的爷爷常开文说,“她妈妈离开时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我给娃儿喂了两个月的奶粉,就没得钱再买喽。”
“我家住在深山窝里,房子是石头砌的,屋顶是茅草搭的,家里真没得钱给娃儿治病。这下可好了,娃儿手术后变得这么漂亮,我可一分钱没有花呀。”常开文的眼里含着泪花说。
贾宇迪此行来焦治疗,是姑姑陪护的。“小宇迪是靠她奶奶拉扯大的。奶奶因身体不好,不能带她来。我也正给孩子喂奶,可这次机会实在难得,我就把孩子断了奶,带侄女来看病。”贾宇迪的姑姑艾显云说,“这娃儿手术后就像变了个人,回家后她奶奶不知道该咋高兴哩。”
“一台手术,不仅弥补了一个孩子的残缺面容,而且会拯救孩子的一生,拯救一个家庭,能够改变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这就是中华慈善(焦作)医院不远千里奔赴云南接治患儿的意义。”李嘉诚基金会“重生行动”北京办事处助理项目主任毕婷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