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孙立坤会见华润集团董事长
百姓期盼是最大的动力
从“单项推进”到“三化协调”
天平上的爱
严阵以待防大汛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单项推进”到“三化协调”
—— 焦作转型“三部曲”系列述评之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一)怀川,一方神奇的土地。

  在这片生金长银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的怀川人,曾创造出无数的辉煌与荣耀。

  焦作的转型“三部曲”,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型,从自然的绿色,到经济的绿色,到社会的绿色,一直到人心的绿色,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

  当下,站位科学发展的全局,如果让怀川人甄选年度最火汉字,一定非“转”莫属。“转型示范”与“中原经济区”,在怀川大地上,几乎可以用妇孺皆知来形容。而今,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已成为300多万怀川人的共同目标。

  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探索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而焦作在转型示范中的“三部曲”,颇有“示范”意义,颇具“破题”效应,令人鼓舞,让人振奋。

  (二)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

  由单项推进向“三化”协调发展转,是焦作转型的“第三部曲”,也是焦作工业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后,面对保粮食、保土地、保环境的严峻形势,面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发展的艰巨任务,而确定的新一轮转型方向。

  问题不说不透,把问题说透,是为了找准症结,寻求解难之策。焦作北边是山,南边是滩,中间是优质农田,工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可供工业发展的土地空间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焦作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余元,新农村建设正加快推进,但按新型城镇化的标准来衡量,差距还很大,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还很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都是焦作经济转型必须破解的难题。

  今日露水重,明日太阳红。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今天,为了走得更远,攀越更高,给这些问题排排队、画画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大有裨益。

  (三)破难解缚,路在何方?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站位中原经济区全局审视自己,怀川人豁然开朗,憧憬着“三化”协调的美好未来。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是从实际出发和长远谋划的一个重大科学命题。其要义有三:一是三个方面都有新定位、新提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化”;二是三者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协调发展;三是重在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并逐步取消城乡差距。

  善谋一域者,必谋全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怎么转?市委书记路国贤铿锵作答:焦作着力推动转型切入点就是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社区,打造“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点。

  目前,河南各地都在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焦作独特之处在哪里?焦作县域小、土地少、间距近,基础相对较好,其新型农村社区与众不同,起点高、谋长远、功能全,全部按照现代都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焦作主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或者叫集中布局。焦作规划了20个中心镇、150个中心村,将做到“四集中”:向城市集中、向集镇集中、向集聚区集中、向中心村集中,构建以县市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与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未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是,3年建50个,8年建100个。二是要谋划长远,焦作将按照现代都市化的水平来规划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大部分建成高楼,力争在新型农村社区高端发展上出亮点、做示范。三是功能完善,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都要配备医务室、警务室、幼儿园、活动室、健身广场等,要具备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条件。

  在焦作城东,一个现代化的周庄新市镇正在建设中。修武县周庄乡新市镇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可集中安置该乡农民2.15万人,还可吸纳周边产业人群、其他乡镇农民及城镇人口向这里集中,使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未来几年,这里将成为焦作的卫星城和城东商业居住副中心。

  袁屯新村位于沁阳市南郊,由袁屯、藕庵、小李庄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进入该村记者看到,全新的别墅住宅整齐划一,水泥道路整洁干净,农民家中冰箱、电视机等生活设施齐全,生活有滋有味,与城里人无异。

  该村在土地流转前,由于3个自然村相距较远,居住分散,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宅基地管理混乱,户均住宅面积达600平方米,许多农民长年外出打工,形成“空心村”现象,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在新型农村社区政策的支持下,袁屯村通过合并村庄,收回全部宅基地和耕地,整理出土地258亩。以“宅基地换房”模式,村民全部住上了宽敞整洁的新楼房。腾出的土地,一类复耕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另一类由村里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进行出租,再用租金成立农业投资公司,创办企业,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收益分红,保障了农民利益。

  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现了人口的集聚,另一方面非农产业也要向城镇集聚。发展工业和三产服务业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农民要实现新的就业,要有事干。像孟州市以皮毛加工为主业的桑坡村,农民主要从事加工业。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焦作视察期间,还专门来到这个村。胡锦涛希望焦作、希望焦作农村、农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先进的势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焦作更应该把胡锦涛的期望当做我们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动力。

  (四)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

  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如何示范,一般而论,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就焦作而言,农业现代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区的焦作,如何提升农业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主要矛盾。

  焦作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但要真正让大多数的农民富起来,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农业从高产到高效的转变。突破口在哪?发挥好“三个优势”,是关键中的关键:发挥粮食高产优势,建设国家粮食优质高产区;发挥育种研发优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种业;发挥农业产业化优势,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这些年来,焦作一直在探索一条路子,就是通过一个载体,达到三个目的。一个载体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引导支持发展农业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路径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焦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起步早、发展快,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目前已达278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居全省第一位;入社7万户,辐射带动近25万户,户均年增收1600元。焦作农业将由高产向高效转,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这几年,焦作在持续探索一条路子,就是构建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现在,焦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788家,五成农民聚集在合作社旗下,小船扎成排,联手闯市场。

  (五)坚定转型、加快转型、科学转型,焦作经济发展方式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重在务实落实、重在苦干实干,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

  焦作设定了一个目标,到“十二五”末,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或主要人均指标,要领先河南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内地发达地区水平,建成“三化”协调发展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焦作新的历史定位,也是焦作对省委、省政府庄严的承诺。

  (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我们相信,乘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大势,持续转型、不断提升,不久的将来,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裕、生态更加优良、社会更加文明的新焦作,必将崛起在中原大地上。①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