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纽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纽带
——献给《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电视片解说词)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杨法育率采访团到县市区采访。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焦作晚报
  焦作画报
  焦作手机报
  《焦作日报》2012年5月17日1版
  焦作日报社网络传媒公司焦作网直播间。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焦作日报社组织的房展。 本报记者 赵林峰 摄
  焦作日报社服务大厅。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焦作日报社采编大厅里,采编人员正在工作。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焦作日报城市电视。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序曲

  55年,我们的编辑和校对呕心沥血,不辱使命,用多少个挥汗如雨、笔耕不辍的节日假期,把青春镌刻成一块块清新秀丽的版面。

  55年,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历尽坎坷、风雨兼程,在城镇、在田野、在深山、在厂矿,用心血为时代写真,用脚印把大地丈量。

  55年,我们的印刷工人坚守岗位、昼夜奔忙,一不怕苦、二不怕脏,用机器的铿锵,演奏出一部神采飞扬、壮怀激烈的时代华章。

  55年,我们的发行员迎着晨曦分装报纸,披着霞光走街串巷,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焦作日报》投递到千家万户、大街小巷。

  55年,我们的广告经营人员精诚敬业、诚实待客、服务经济、开拓市场,用源源不断的资金维系着报社的生命,让《焦作日报》的使命熠熠闪光!

  55年,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甘当勤务兵,服务无极限。他们节能降耗、增收节支,他们争取外援、化解危难,他们营造环境、服务发展,贡献的价值何止千万?!

  55年,焦作报人用笔墨记录岁月的沧桑,用镜头定格历史的瞬间,用新闻铺就发展的道路,用铁肩担起责任的泰山!

  5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焦作报人团结奋进,辛勤实践,步伐坚定,一路走来。

  今天,是《焦作日报》55岁生日。历久弥新的历史画卷次第展开,首先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焦作日报社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这几年!

  2006年,焦作日报社新的党委班子组建,这是一届面对困难和压力的领导班子: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资金、人才、管理三大难题,正制约着报社的发展。

  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社会各界的期待,肩负着报社几百名员工的渴求,新的报社领导集体当机立断,拿出了自己的施政方案——

  做优新闻是立社之本,增收节支是富社之路,体制创新是活社之源,人才培养是强社之基,精细管理是稳社之要。

  2006年6月,焦作日报社原有的科室统统撤销,按照办报需要、经营需要、管理需要重新设置。原有的中层干部“全体起立”,重新报名参加竞聘。

  放宽视野,面向高端,数十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汇入报社发展的滚滚洪流。

  “报业竞争靠团队,团队成长靠学习”。2007年以来,焦作日报社先后邀请国内十多家一流媒体的总编辑和行业精英走进报社,进行全员培训,开拓思路、学习方法。

  使命和生命相辅相成,办报和经营互为依托。盐城、洛阳、徐州、许昌等先进报社的参观学习,让焦作报人的视野更加清晰。 “全年抓经营、全员抓经营”,“经营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的理念从党委号召变成了全体报人的自觉行动。

  这一系列强有力的动作,都指向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做优新闻、做大经营、做细管理、做活机制、做强队伍。”

  短短5年,《焦作晚报》横空出世,焦作网浴火重生,焦作手机报引领风骚,《焦作画报》闪亮登场,以城市电视为主要标志的户外频媒风生水起,一个个面向未来的效益增长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屈不挠地拓展市场。

  短短5年,报社的经营收入接连闯过了1000万、2000万、3000万、4000万元大关。办公设备升级了,印刷设备换代了,送报工具更新了!  

  《焦作日报》作为中共焦作市委的机关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她的神圣天职。

  发展维系生命,生命支撑使命。《焦作日报》每临大事更发奋。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岁生日的时候,当中国共产党迎来90华诞的时候,当全国、全省、全市党代会胜利召开的时候,当全国、全省、全市两会成为关注焦点的时候,当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部署的时候,《焦作日报》一马当先,深入现场,紧跟跟紧,及时报道,加油鼓劲,引吭高歌。

  起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让“抓项目、抢实施、保增长”成为焦作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焦作日报》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版面,成为怀川儿女“危难关头辨方向、同舟共济战恶浪”的信心来源和底气保障。

  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号角吹响,阔步走在发展前列的焦作报人,把“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扛在自己的肩上。一篇篇大气磅礴的《纵横谈》,蓬勃了多少男儿心志,激发出英雄豪情万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央的号召在《焦作日报》迅速转化为走进基层、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去年以来,报社28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和采编人员分别在农村、工厂、学校和社区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网开设栏目,刊登了大量采自一线的鲜活稿件。

  2011年,仅仅一年时间,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就先后对《焦作日报》的报道作出了5次重要批示。

  市委书记路国贤来了,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来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国明来了,市政协主席原振喜来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来了,热心为报社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殷切期望,弘扬人心正气,注入发展动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回到1956年。这年7月9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焦作市。

  1957年7月2号,由《焦作工人》改版的《焦作日报》正式创刊。一份党报在焦作落地生根,山阳人民可以更加亲切地聆听党的声音。

  (同期声)焦作日报社退休干部李斌:“由此,焦作市第一张党报焦作日报在咱焦作落地生根了。这就说明,我们党的声音、老百姓的声音在党报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期声)焦作日报社退休干部华秋娴:“在党和人民之间有了更好一条纽带了。”

  在简陋的办公条件下,焦作报人精心采写一篇篇新闻报道,向焦作人民传递着党的声音,记录着时代的脉搏。

  1961年2月,《焦作日报》因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刊。

  1983年5月1号,《焦作日报》复刊,老报人重返岗位,新生力量充实进来。

  1986年6月,《焦作日报》办公地点从解放中路市委北楼迁至山阳路56号。这一年8月,中共焦作市委决定成立焦作日报社编辑委员会。

  1988年1月1号,新建成的焦作日报社印刷厂正式试印报,报社开始自办发行。

  1990年前后,焦作日报增办《星期刊》,为我市的文学爱好者开辟了广阔的副刊园地,乔叶、阿丙等本土作家在这里展翅起飞,焦作人文精神在这里持续发酵,一方文学高地向全国传播着焦作影响。

  1992年1月,《焦作日报》改为对开大报,逐步形成了清秀大方的版面风格。

  1999年11月,《焦作日报》增办《生活晨刊》,焦作日报与群众的距离不断接近,与百姓的心声无限合拍。

  张张报纸,岁月如歌。目前,焦作日报每期12个对开版,周六刊,期发行量8万份。焦作晚报每期24个版,周六刊,期发行量6万多份,报纸人均发行量居河南省地市报前茅。

  2011年10月1号这一天,焦作日报社乔迁新址,人民路报业大厦开始试运行。从这一天起,“新环境、新秩序、新形象、新业绩”的口号在新一代的焦作报人中叫响。

  2012年春节前夕,市委书记路国贤同志莅临报社亲切慰问新闻工作者。

  导向是关键,发展是主体。全市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责任和使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发展加油鼓劲,为民生倾情呼吁,为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焦作日报社党委一班人提出了新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忧患清醒,凝神聚力,务实发展。

  (同期声)焦作日报社发行投递公司经理武文霞:“我们这一代人与报社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有更强的责任和担当,应该发扬老一代报人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年轻人,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开创报社美好明天。”

  (同期声)焦作日报社经济新闻采访部记者、河南大学文学硕士聂楠:“我们报社新的办公环境非常优越,为新闻记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老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为年轻采编人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期声)焦作日报热心读者范献斌:“焦作日报是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期声)焦作日报热心读者曹慧凤:“因为她说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

  (同期声)焦作日报热心读者王祚兴:“是百姓了解政策的好帮手,是获得信息的好途径。”

  新的蓝图正在绘制:一个集《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手机报》、《焦作画报》、焦作网等新闻媒体和报业传媒、房地产策划营销、网络传媒、发行投递、印务和文化传播、大众传媒公司等经济实体为一体的焦作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企业框架正在构筑之中。

  新的基点正在形成:不远的将来,一个豫北最大的现代化商务印刷基地即将矗立,业务将辐射晋、冀、鲁、豫接合部的广阔区域。

  新的征程已在眼前,焦作报人将继续用“新闻立报、特色兴报、精品强报”凝成无坚不摧的报业力量,稳步前行。

  (同期声)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杨法育:“焦作日报与时代同行,发展到今天,实在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须努力。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全市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铁肩妙笔一纸风行怀川地,春雨冬阳四时联结党群心。在焦作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用忠诚、友谊、信念和责任连接成发展的纽带,手相牵、心相连,满怀希望,豪情万丈,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片名题字 路国贤

总顾问 甘茹华

总策划 杨法育

策划 王爱军 杨双喜 李 弘 贾随保 吴长青

撰稿 王爱军 申金星 李相宜 吕正军

导演 程晓魁 申金星

摄像 张孟杰 毋千举

播音 杨 帆 李晓骏

制作 焦作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专题片中心 焦作日报社网络传媒公司

资料 石媛媛 高小豹 王正义 汤志宏

监制 王荣科 吴长青

总监制 刘 铭 杨法育

联合录制 焦作日报社 焦作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