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她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开专栏。2008年,她被清华大学降60分自主招生录取。她就是被称为“少女作家”的蒋方舟,近日她正式结束在清华的学业迎来毕业。蒋方舟说,清华四年是她生活最健康的时光。而即将出任《新周刊》副主编的她,面对“毕业就当领导”的质疑,称自己愿做“革命的小砖头”,努力做到名副其实。(据《北京晚报》)
22岁蒋方舟能否担得起“副主编”的职责,引起网友热议。
蒋方舟的成功,不知令多少年轻人羡慕嫉妒恨。她的成功,是偶然当中的必然,还是必然当中的偶然?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位才女: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04年,初中生蒋方舟出版第六本书《邪童正史》。蒋方舟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开设专栏,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2005年,她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
细想开来,其实清华毕业就任副主编没什么好稀奇。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其他行业领域内,类似蒋方舟这样的“千里马”或是“黑马”屡见不鲜。例如2008年,19岁的中国小将何雯娜以37.80分为中国蹦床队夺得中国蹦床史上首枚金牌,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美丽的冠军。
有网友戏称,蒋方舟的成功又多了一个“文二代”的专有名词。笔者认为,这样的戏称实乃无稽之谈,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片面看待,更不能产生“酸葡萄”的不平衡心理。诚然,当下社会“官二代”、“富二代”等一些贬义十足的称谓实则一种社会实力的象征,而且可以传递和交接,但“文二代”则不然,它不像古代皇帝世袭制,亦不是父母及恩师的全部教导和影响,若真是如此,那不知又要出现多少个“文二代”、“武二代”。
是人才终不会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蒋方舟的成功之路,是靠着99%的努力加之1%的天赋取得的。比起那些靠恶俗恶炒成名的人,蒋方舟的成功经得起考验。她既没有靠媒体的炒作,也没有靠公司的包装,更没有赢得谁的赞助,这种完全靠自己实力赢得成功的典型案例着实值得年轻一代学习。
作为年轻的副主编,蒋方舟的路还很长,以后的事情我们谁也无法预言。但最起码是在现在,我们需要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多一分宽容和豁达,多一分理性和思考。
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啥不如有个好爹”的片面牢骚下,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我,牢骚和怨言只会增加自我的负担,更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不如就从今天开始努力,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像蒋方舟那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