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导读
我市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信仰的力量永不过时
图片新闻
一周青年汇
被救者冷漠遭谴责
救人者牺牲到底值不值?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仰的力量永不过时
——观《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剧照。 (本报资料图片)
 
   

  “在那样一个年代,在法国的恶劣条件中,他们有着怎样的思想?又是如何奋斗?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是知名导演康洪雷当初接过《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执导筒的初衷。

  作为十八大献礼剧首播之作,大型革命史诗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于6月26日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危机深重。年轻的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历时五年,寻求救国之道,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的,就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1913年3月17日第一批留学生到1920年12月15日第二十批留学生,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求学活动像这次赴法勤工俭学一样,涌现出如此众多的革命先驱、政治伟人及现代科学巨匠。这些人在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否也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敢爱敢恨?最终又是什么促使他们走上革命之路?

  “信仰”,是这些天很多人从剧中读出的关键词。

  “当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刻,他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在法兰西面临生存的困难,他们没有逃避,是什么支持他们?是‘救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信念。”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认为,《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爱国情怀,对今天的知识分子、中国青年都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在扮演青年邓小平的钟秋看来,拍摄这部戏让他受到心灵撞击的“主要就是一个信仰问题”。他说:“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拍摄之前和大家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老师悉心教导,家长细致关心,有时候甚至觉得这样的人生很空虚,但是找不到原因。拍摄这部剧后,我深刻理解到了信仰的力量。有信仰,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信仰的力量永不过时。想让观众被人物的信仰打动,就要采取更能为观众接受的方式。”导演康洪雷表示。

  与以往革命题材电视剧不同,《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走的是“红色青春偶像励志剧”的路线,剧中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赵世炎等角色一律没找特型演员,大胆起用了一些新面孔。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历史人物的形象,片方在拍摄前特别设立了培训班,邀请这些伟人和先驱的家属给演员们上课,让他们能全面理解自己所塑造的人物。

  康洪雷坦言,选择清一色的新面孔挑大梁,一点也不担心收视率,“周恩来、钱学森,哪个不是世界级名人?这部戏会给年轻人指引,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生。”

  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发起人,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透露,1993年1月3日,父亲邓小平在浙江杭州给他的几位孙辈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在法国一呆就是五年,那时连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邓榕说,“9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告别祖国和亲人,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道路。他们的青春是绚丽的,他们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

  谈及《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这样表示,剧里刻画的那些中国优秀青年,经过对救国之路的艰苦探索,经过长年革命道路的大浪淘沙,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栋梁之材。而他们青年时代所迸发出来的为国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的勇敢和奋斗精神,非常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和效仿。(来源:《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