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常明军
西万法庭位于沁阳市通往山西的北大门,辖区人口11.3万,但法庭工作人员只有5人。“就是这样一家小法庭,却成了辖区党委政府的‘座上宾’。党委政府遇到什么难题,都会主动邀请法庭领导参加,寻计问策。”沁阳市法院院长秦树星很自豪地说,这是“有为才有位”的结果。
法庭为何受到如此重视?近日,笔者来到沁阳市法院,走进西万法庭,跟随西万法庭庭长张敏洁进行实地走访。
近年来,西万法庭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的工作理念,把大量工作时间放在庭外,努力在主动服务上寻求突破,采取“一书两会”(“法庭白皮书”、矛盾调解经验交流会、矛盾化解现场会)工作机制,不断延伸法庭职能,有效促进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法庭白皮书”延伸司法职能
姚占青是西万镇邘邰村的专职民调员,每周二都要到西万法庭值班,专门调解邘邰村的民事案件。民调员之所以能在法庭调解案件,还要从西万法庭给西万镇政府发出的“法庭白皮书”说起。 邘邰村是一个人口约1万人的大村,仅今年第一季度,该村就有13起民事纠纷闹到法庭。
西万法庭将该村案件的类型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制成“法庭白皮书”,通报给了西万镇政府。西万镇党委听取了法庭的建议,让姚占青于每周二到法庭上班,协助处理邘邰村的民事案件。
4月份至今,邘邰村新发现的矛盾纠纷被姚占青一一化解,没有一起民事纠纷闹上法庭。
西万法庭庭长张敏洁说,他们每季度都会把所有案件按照类型、发案原因、是否涉诉信访等进行统计汇总,及时制作“法庭白皮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工作建议。
今年年初以来,该庭共向辖区3个乡镇发出4本“法庭白皮书”,受到了各乡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经验交流会提高民调员技能
不久前,山王庄镇张坡村村长赵国遇到了一件难事,他们村的王晓明(化名)和张玉冬(化名)因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闹个不休。
王晓明在为张玉冬修车时,突然发生了爆炸,王晓明被炸伤。王晓明认为他属于无偿帮工,张玉冬应赔偿其全部损失。张玉冬则以承揽修车为由拒绝赔偿。
6月9日,在西万法庭组织的矛盾调解经验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积极给赵国出主意。最后,赵国组织村民进行听证,让当事人陈述理由、出示证据,然后由广大村民共同评判是非。面对村民,王晓明不再坚持是义务帮工,而张玉冬也答应赔偿。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矛盾得以化解。
今年年初以来,该庭共组织4场经验交流会,100余名村干部和民调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矛盾化解现场会化解纠纷
西万法庭还选派业务骨干,定期在辖区内发案较多、涉诉信访量大的地区举行矛盾化解现场会,以接访的形式现场解决问题。
在一次接访中,张敏洁遇到了前来反映问题的上访户纪某。张敏洁了解到,纪某与其邻居关系不和,双方常为排水、出路等问题发生纠纷,她多次越级上访,但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对此,张敏洁结合实际情况,本着便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当场提供相关法律依据,找出双方发生纠纷的症结,并为党委、政府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政府随即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和有效建议制订解决方案,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使纪某的问题得到解决。
截至目前,西万法庭已接访12余次,有效解决纠纷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