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嫁人不如“嫁钱”?
教学改革结硕果 专家赞誉新永威
学校管理的“第三条道路”
微妙时刻楼市调控信心不能动摇
大学生们,莫让社会实践成为微博秀
媒体观点
学习蔡林森的几点体会
短信预警,不该是击鼓传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管理的“第三条道路”
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赖配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如果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场教学革命,“教书育人责任制”则是学校管理的变革。学校管理的目的,是让教师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所教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只有每个教师肩负起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学校才会成为真正的教书育人场所。为此,学校管理的一般选择是:一,制定各种硬性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以使其符合学校教育的要求;二,以文化人,用文化、精神的力量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关于前者,如果制度过于烦琐,要求过于严苛,则容易窒息教师的创造热情;至于后者,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力量还比较软弱,如过多倚重文化的手段,则功效不著,甚至难以保证学校教育基本目标的达成。蔡林森和永威学校董事长任太平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第三条道路”:教书育人责任制,既坚持以基本的规范保障学校教育的底线,又留给所有教职员工充分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空间。它表面上是一种精细管理,骨子里头却是唤醒每个人的潜能;它坚持科学化的管理——学校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利都一目了然,同时又把自主的权利还给每个人。这是中国学校管理改革带有方向性的成功探索。

  “教书育人责任制”的要义是“包”:把教学、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总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给相应岗位的每个教职员工——校长也不例外。“包”字进小岗村,农村经济活了;“包”字进学校,洋思、永威成了名校。当然,永威的“教书育人责任制”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不能相提并论,但两者有一样是共通的:它们都是从现实的人性出发,摒弃管理中的浪漫色彩,满足每个人自我做主、自我实现、追求合理利益的需求——无论何种管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能违背现实人性的需求。“教书育人责任制”,就是在尊重每个教职员工人性需求的基础上,解放每个人的创造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激发每个学生求知、上进的热情;同样,“教书育人责任制”把教育、管理的责任、权利放手托付给每个教职员工,从而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所以,无论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手,还是在别人眼里非常普通的教师,在永威都能做出大成绩,都能成为“全新的自我”。

  “教书育人责任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永威奇迹。学永威搞教改,必须记住这个完整的公式。当然,如果再加上像蔡林森那样把教育当做生命的校长,那就更完美了。

  永威的“教书育人责任制”是带着中国乡村的泥土气息的,但却比一些很洋气、很时髦的东西更适合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贴近现实的地面,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奇迹。但愿有更多的人告别“口号式”教改,脚踏实地,去认真了解像永威学校这样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教学革命、学校管理变革,从而找到打开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死结的“钥匙”。诚能如是,我们才会看到更多更好的学校喷涌而出。

  (本文系《蔡林森:学校管理变革》一书序言,有改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