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彬
本报通讯员 南 方
在解放区新华街道鸿源社区,提起社区民警韩玉霞,群众没有不夸的,大伙儿对这位孩子们的“警察阿姨”、年轻人的“韩姐”、老人们的“小韩”,一个字——亲。为啥?因为在这里工作六年,她把真心和真情给了辖区群众。
鸿源社区面积不大,仅1.1平方公里,却居住着3100户1.38万人,是典型的人口聚集区,并且临近商业中心,又是典型的杂散居社区。这里既有现代化的文明小区,又有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的棚户区,流动人口多、暂住人口多、贫困人员多、复杂人员多、矛盾纠纷多、治安案件多,社区管理难度较大。为加强辖区治安管理,韩玉霞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四进四送”活动,组织社区、街道办、司法、民调等力量,建立矛盾纠纷联席调解机制,竭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她走街串巷,访企业、访学校、访住户、访商铺,千方百计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
一次走访中,韩玉霞了解到刑释解教人员蒋某的儿子因户口簿上的姓名与学校档案不符而可能影响中考,蒋某情绪极不稳定,便到学校帮其开学籍证明,到派出所变更手续,又将新户口簿送到其家里。事后,原本不太服从管教的蒋某主动定期到社区警务室汇报自己的情况,接受“韩姐”的管理。
居民王老伯有辆心爱的老式自行车,平时出门买菜、接送外孙全靠它。去年2月,“宝贝车”被偷了,王老伯颇为不满。“群众反映什么犯罪就突出打击什么犯罪”,针对辖区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被盗问题突出的状况,韩玉霞找到社区领导“游说”,社区投资10余万元在辖区安装16个监控摄像头,将一些治安较差的背街小巷全部纳入监控范围,随后两个小区又加装路灯10余盏,从而使辖区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韩玉霞对辖区困难群众总是特别牵肠挂肚,经常到他们家中慰问帮扶。居民张大娘和老伴都没有工作,儿子也下岗了,生活非常困难。韩玉霞登门走访时了解到张大娘在医院住院,当即买了奶和水果来到老人病床前嘘寒问暖。社区有位无儿无女的老人王大娘,韩玉霞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老人,嘱咐老人一有困难就给她打电话。一次,王大娘在电话里说家里的灯泡不亮了,韩玉霞二话没说就赶到她家把新买的灯泡换上,还顺便给老人带来了早餐。韩玉霞为辖区老人办的好事,用王大娘的话说就是“三天也说不完”,(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