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水喝,即便连续几个月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3天就会丧命。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
一天需饮多少水?这里要区别“需水量”和“饮水量”两个概念。正常人体内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的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公斤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需饮6~8杯水。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增加三分之一的水。
什么时候饮水?关键是要主动喝水,不要等到渴了以后才喝水,那时细胞已处于脱水的状态(口干是极度脱水的外在信号),此时喝水已经晚了,好像土壤已经干裂了才浇水一样。饮水要细水长流,次数要多,不能暴饮。洗澡前喝一杯水,对避免老年人在洗澡过程中昏迷、保持皮肤柔嫩都有好处。洗澡后也要补充一些水。睡前喝少量的蜂蜜水有利于入睡,对预防便秘也有好处。夜间起来小便之后,也要补充水。特别是早晨起床以后,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一杯以上),要按“(漱口)喝水、早餐、刷牙”三部曲行事。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排出了大量的水分,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微血管淤滞,很容易造成血流不畅、血压升高。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常常猝死于清晨,就是这个原因。早晨人体肠胃空虚,水吸收快,补水效果好。所以清晨补水,对于恢复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几率、消除体内代谢垃圾等都有好处。对于晨练者来说,清晨补水更为重要。清晨补水,可在水中稍加点食盐(微感咸味即可),使水迅速进入细胞。
什么时候不该喝水?如边吃饭边喝水就不好。因为吃饭时,胃液大量分泌,喝水会把胃液冲淡,影响食物消化。所以,饭前、饭后及吃饭时都不要大量喝水。 爱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