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甘心奉献;她,总是把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总是想法设法为百姓干点实事;她,舍小家、顾大家,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就是焦作新区社保中心主任王莉。
“社保工作无小事,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是社保人的职责,更是社保人的骄傲。”这句话既是她的心声,又是她处事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在今年全市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覆盖之际,又恰逢新区区划调整,面对新划入的几个乡镇涉及群众多、情况不摸底、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她不等不靠,带领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她走遍了4个乡镇街道的50个行政村,通过调研走访、报请新区管委会,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以点带面、注重服务、规范流程、扎实推进”为核心的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方案,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
在阳庙镇及苏家作乡挂牌的当天,她就集中对试点覆盖的乡镇街道社保负责人、村干部和协办员进行业务培训。5月14日6个信息采集点全面铺开时,她走村入户,宣传政策,遇到对政策理解有误差的群众,她都耐心地一遍遍讲解,帮助群众算清明白账、实惠账,直到群众都领会了政策,才放心离开采集点。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铺开初期的1个多月里,她走村入户,早出晚归,平均每天接听政策咨询电话50多个。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她又身患重感冒,咳嗽不停,声带水肿,扁桃体发炎,同事们都劝她去医院治疗,但她放不下眼前的工作,打完吊瓶后又返回工作岗位,至今嗓音沙哑还未恢复。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热情,激励着全体工作人员投身于惠及民生的社保工作中。
她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她的儿子仅有2岁多,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经常加班到深夜,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端午节时,儿子抱着她的腿哭喊着让妈妈带着去公园,看着满脸泪痕的儿子,她连孩子一个小小的心愿都无法满足,心里很不是滋味。婆婆半月板重度损伤行走困难、公公冠心病,她还没多尽一些孝道,现在又要麻烦他们继续照顾孙子,心里很是愧疚。她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爱岗敬业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基层社保工作者对职业的敬仰、对职责的坚守和对党、国家的忠诚。
为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梦想变成现实,真正步入社会化养老的崭新时代,她犹如上了发条的闹钟争分夺秒地忘我工作着。她带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持续一个半月对第四批试点涉及的50个行政村的4.5万人参保信息、缴费信息逐一核对,实行一人一档制。她没有休息日,工作起来就是大半夜,终于所有的账目都清楚了,采集信息时出现的错误也被一一更正了,为做实个人账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向省厅提交采集数据的那段日子,她几乎整天整夜地工作,凭着“拼命三郎”的敬业精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参保人员信息上传工作。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一位普通的女性、一位心系百姓的社保主任,心系社保工作痴情不改,情牵社保工作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社保工作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