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孟州:主导产业升级“世界版”
新区:装备制造转升“国字号”
夏季如何防雷电
河南夏粮总产达318.6亿公斤
居全国第一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信仰密码”
图片新闻
“孟州精神”和“孟州名片”新鲜出炉
我市夏粮十连增是怎样实现的
市领导会见葛洲坝集团公司领导
省综合调研组莅焦调研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信仰密码”
—— 记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马村矿退休工人程传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通讯员 孔小海

  他曾参加过渡江战役、两广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经历战斗无数,两次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解放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先是复员返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又来到焦作煤矿当了一名普通矿工。从部队到地方,又从农村到矿山,角色换了又换,单位一变再变,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

  他,就是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马村矿退休工人程传信。

  7月8日上午,笔者来到焦煤集团和谐小区28号楼程传信的家里,探访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老人。

  今年86岁的程传信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老人用颤巍巍的双手打开了一个珍藏很久、已经泛黄的小布包。记载着往昔岁月的一份份立功证书和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呈现在笔者眼前:

  1949年4月21日,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颁发的一等功立功喜报一份;1949年12月27日,西南军区颁发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1950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4年2月17日,颁发的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1954年9月,云南军区颁发的一等功立功证书一份;1955年4月10日,云南军区颁发的“复员军人证明书”;还有一面已经破旧、刻有“人民功臣”字样的锦旗。

  随着老英雄动情的讲述,笔者的思绪被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26年4月,程传信出生在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乡东程寨村。1948年11月,程传信在河南登封入伍。经过一个多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后,于1949年1月4日,正式成为中原野战军9纵队25旅127团3营9连2排的一名战士。他从普通战士干起,历任战斗小组组长、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在极其残酷的战争岁月里,程传信作战勇猛,不怕牺牲,表现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格。因战功卓著,在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中,被团党委两次授予一等功;在广东战役中,程传信等11名指战员以一个班俘虏敌人2700多人的辉煌战绩,被师党委授予集体一等功;渡江战役胜利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返乡务农

  坚决听从党的召唤

  “俺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现在国家需要粮食,俺愿意回家种地。”

  1955年,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号召部队干部返乡务农,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脱离干部身份变成一个扛锄头的农民,这对于每一个立有战功的军队干部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程传信主动站了出来,他找到部队首长说:“俺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现在国家需要粮食,俺愿意回家种地。”

  采访中,笔者在档案馆查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9师117团为程传信建立的干部履历书。在标有“1955年4月,零九二三复员支队七支队,副排长,程传信”字样的附件里,程传信这样写道:“这次由拿枪杆保卫祖国的任务,变为拿锄头生产建设任务,订出爱国公约如下:我经党长期培养和教育,又是革命干部,坚决服从党和上级对我的工作分配……这次返乡是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回到生产战线上也是一样光荣,一旦帝国主义敢于发动侵略战争,我将毫不犹豫地听从祖国的召唤重返前线。”

  随后,程传信脱下军装,回到了阔别6年多的家乡——原阳县福宁集乡东程寨村。

  返回家乡后,乡亲们推选他担任东程寨村农业社社长。后来,他又担任了由12个村组成的联合社副社长。1956年8月,程传信被乡政府抽调到乡里工作,具体负责全乡的水利工程建设。此后3年时间,他带领群众除参加原阳县修渠会战外,还先后到武陟县、获嘉县等地挖河修渠,为三县大型水利枢纽文岩灌渠、武嘉灌渠、八里庄排灌渠的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兴修水利工程时,程传信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管走到哪里,脑海里始终想着毛主席“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要多为人民服务”的谆谆教导,拿出战争年代敢打敢拼、奋勇向前的劲头,以满腔的革命热情投身到伟大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

  1956年12月底,天气寒冷。在修建原阳县文岩灌渠时,河里浮满了冰凌,工程陷入停顿。程传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来到本乡负责的河段,把挖河的几个村负责人叫到河堤上说:“我们乡要为全县做个榜样,现在我带头下河,你们敢不敢跟我一块下?”大伙儿一听革命功臣这样讲,都异口同声道:“敢!”

  此时的程传信脑海里只有“咱是党员,就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这一个念头,早已把自己战斗中腰部负伤的事情抛在了九霄云外。只见他脱下大氅,卷起裤腿,抄起一把铁锨,大吼一声:“下河!”纵身跳入水中。在他的带动下,数百名村民纷纷跳入冰冷的河中,挖的挖、抬的抬、夯的夯,原定一个月的工程,不到10天就拿下了。

  1958年8月,上级号召大炼钢铁。程传信和乡干部带领由3个营、1000多名群众组成的原阳县福宁集乡“先锋团”,奔赴焦作市马村区马界村以北的山里运矿石、炼钢铁。其中,第一营全部由青壮年组成,号称“猛虎营”,程传信任营长。他们来到山里后,很快就地搭建起一顶顶席棚。白天,大伙儿一起到山里背运矿石,到了晚上,就开炉炼钢。那时,虽然条件艰苦,吃的是红薯和萝卜,但大伙儿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非常高,每到开炉时刻,一排排的高炉常常能映红半边天。

  扎根矿山

  立志争当劳动模范

  “俺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处处走在前,干在先,生产中要当模范。”

  几个月后,由于煤炭生产紧张,原焦作矿务局到原阳县招工,听说该县有一个特别能吃苦的“猛虎营”,就在焦作市马村区马界村以北的山里炼钢铁,就把他们几百人全部招了工。其中,程传信和100多位同乡一起被分到了原焦西矿。

  来到矿上后,程传信没有把自己在战争年代立功受奖的事对任何人说起。他主动要求下井,到最艰苦的一线去采煤。就这样,程传信做了一名掘进工,每天早下井、晚升井,打眼、放炮,干得有模有样。后来,程传信先后被调到原田门矿运修区和中马村矿机电科工作。十几年间,不管是在井下煤巷干掘进,还是在井底推矿车、挖煤仓,抑或是在井口打信号,他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仅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而且安全上也从未出过一次事故。

  1970年2月,中马村矿简易投产前,成立了更新队,程传信被分配到机修车间,主要负责井下防爆开关、金属柱、工字钢等维修工作。在更新队(1979年改名为综合厂)工作的十几年里,程传信把服务好矿井安全生产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醉心于小发明、小创造。一次,当他得知拴金属柱铰接梁上的铁连环还需矿上外出购买时,他就积极动脑筋,发明了一台半自动化的铁连环加工机,日加工铁连环200个以上,一举结束了外购历史,为矿上节约了宝贵的生产资金。

  特别是在1981年春,他积极参加矿上开展的“增产节约”、“创水平”劳动竞赛,克服文化程度低等困难,潜心研究,发明了金属柱除锈器,使过去综合厂金属柱维修组每天只能完成六七根除锈的任务量,到最后达到一天完成200多根金属柱的除锈能力,工效达到原来的40倍。此项发明创造,不但在原焦作矿务局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也引得原郑州、义马、鹤壁、平顶山等矿务局前来参观学习,为全省煤矿安全高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光荣地出席了由焦作市和原焦作矿务局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处处走在前,干在先。战场上我当英雄,生产上我当模范,这两个我都做到了!”程传信说这番话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退休回家

  为人民服务牢记心间

  “咱是党员,只要是为人民服务,不管是啥工作,俺都愿意去干。”“比起那些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我觉得得到的已经太多了……”

  1986年4月,花甲之年的程传信光荣退休。

  参加煤矿工作几十年,程传信做的都是些很普通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做得有声有色。每次工作变动,他都能愉快地接受任务,从不谈条件、讲价钱。

  退休后,为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程传信仍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余热。2001年4月,《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后,马村区人民武装部聘请他为国防教育义务辅导员;2006年8月,中国诚信网焦作分站聘请他为诚信顾问;2007年8月,马村区邮政收投服务支局聘请他为优质服务监督员。

  “咱是党员,只要是为人民服务,不管是啥工作,俺都愿意去干。”程传信说。

  2011年4月,南水北调工程修到了程传信的家门口,他和3个儿子居住的马村区跃进南街成为河道拆迁区。一天,他把3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南水北调是国家大工程,我们要早搬家、快搬家,让清清河水早日流到北京去。爹是老党员,决不允许你们拖后腿,谁要是搬得慢了,影响了工程建设,爹就不认他这个儿子!”后来,上级领导给出10天搬迁时间。结果,仅仅两天,程传信和他的3个儿子就搬迁完毕。

  “程大爷,您为革命立了这么大的功,早年为什么不对组织上讲呢?”面对笔者的问话,程传信这样回答:“说那弄啥,毛主席教育咱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俺永远都记着哩!年轻时俺为新中国的成立流血,现在老了俺还想为国家的建设作贡献呢。比起那些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我觉得得到的已经太多了……”

  程传信——一个具有63年党龄始终牢记自己神圣职责的老党员,一个28年扎根矿山热情工作的好矿工,一个退而不休、乐于奉献的可敬老人。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他都能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朴实的言语和无声的行动,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