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焦作青年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比利时:强国先强教
立国先立人
团广东省委一行莅焦
考察非公团建工作
暑期,快乐“泡”书店
一周青年汇
中国大学生
能否接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休学“间隔年”
中国大学生
能否接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顶尖高等学府学生参与的《体验中国》电视辩论赛8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直播。辩论的主题是中国大学生是否可以像西方青年一样,在求学期间休学一年作为“间隔年”进行旅游等活动,以更好地了解、适应和参与社会。

  “间隔年”(Gap Year)是指西方青年在升学或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以培养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近年来,中国教育体制的改变已经使得中国大学生休学尝试“间隔年”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22岁的北大社会学系学生李衍刚刚收到英国剑桥大学MBA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奔赴英国之前,他却向上海星尚电视传媒和《星尚画报》联合主办的“体验中国”活动投递了一份详尽的计划书。李衍计划推迟一年留学,从而利用这段“间隔年”展开“乘坐火车和骑自行车”考察中国城市老城区变迁的社会调查。

  “乘坐火车慢悠悠地在中国大地上旅游是我的梦想之一,它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去剑桥留学。”这位在电视辩论赛中身穿西装登场、外表温文的男生这样说。

  而来自广州中山大学、年仅20岁的李竺轩则希望在“间隔年”里去“调查一下中国社会底层的餐桌”。

  这位来自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计划从最偏远的西部山区出发,一路东进到沿海发达地区,看一看山村小学的孩子、城市蜗居的蚁族每天吃什么,希望在自己走向社会工作之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的苦难以及苦难也无法磨灭的幸福”。

  从宝岛台湾来到上海复旦大学求学的陈韵慈也是其中一员,这位20岁的短发女生计划追随“伊犁的杏花、甘肃的桃花、开封的菊花”的花期,去体验和发现最美的人和事。

  策划此次中国大学生体验“间隔年”行动的《星尚画报》总编辑江潜说,最初他们担心日趋功利化的中国大学教育会让大学生对“间隔年”活动不感兴趣,但消息发布迄今,节目组已经收到了全国逾6000多名大学生的报名申请,其中不少人都是著名学府中的优秀生。

  据介绍,这一活动最终将选拔出3名学生,他们将从2012年8月开始出发,用一年的时间体验中国,并用微博、视频等方式随时记录和发布“间隔年”的旅行体验。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获得1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资助。

  “体验中国大型活动并不是一个旅游节目。”星尚传媒总经理鲍晓群表示,《体验中国》这档节目的灵感来自于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的畅销书《寻路中国》,但又希望藉此在中国年轻人中引进西方“间隔年”的实践。他表示,今年只是做个尝试,明年将举办更大规模的《体验中国》活动。

  但节目主办方也承认,在中国引入“间隔年”的困难在于,中国学生比较缺少应对旅途中突发事件的经验,并且独立性不及西方青年。

  “中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期和社会转型期。通过倡导‘间隔年’,希望让中国大学生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现实,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鲍晓群认为,与西方青年相比,中国青年的“间隔年”计划固然也追求个人的兴趣,但似乎更重视这项实践的社会意义,以此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 

  (新华社上海7月11日专电)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