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本报通讯员 韩扬发
短短几年,先后拓展法人客户22户,投放信贷资金5亿多元,管理的法人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均居全市农行第一位,并先后荣获省分行“优秀客户经理”和市分行“金钥匙春天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就是农行武陟支行负责信贷业务的客户经理陈爱芳。
严格制度夯基础
规章制度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作为一名负责信贷业务的客户经理,陈爱芳深知严格制度的重要性。为此,她认真学习上级行信贷规章制度,广泛吸取新知识,结合其多年从事信贷工作的经验,积极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严格风险防范,并根据支行的实际情况,起草了《法人客户经理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将各项信贷管理要求精确到人、细化到每个环节。
在日常工作中,陈爱芳更是把严格制度作为头等大事。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各类信贷案件的发生,在每年年初组织的客户经理岗位技能培训中,陈爱芳把各项信贷规章制度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在为企业办理业务时,她要求客户经理严把客户准入关,严格遵循“先授信后用信”的原则,按照贷款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信贷业务;在整理信贷业务档案、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她严格把关,确保信贷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录入信贷管理系统;在贷款发放后,对贷后管理中发现的有可能引起贷款安全收回的不利因素,她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自2008年农行面向三农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以来,该支行所发放的每一笔小企业贷款都能按时收回,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
业务创新出实效
中小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县域集聚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担保难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些困难,陈爱芳大胆探索创新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担保难等问题。为此,陈爱芳在全省首家推出了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并带动了多家兄弟行此项业务的发展,填补了合作社难以融资的空白。而该合作社也因农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
小企业担保难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为了帮助小企业融资,陈爱芳在采取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房地产抵押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我市首家推出了小企业三户联保业务,不但拓宽了小企业融资渠道,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小企业无法提供充足担保以及寻求担保公司成本过高的瓶颈。
截至2011年年底,该支行评级、授信客户22户,累计发放中小企业法人贷款2.3亿元,比2010年净增7户,余额增加近3000万元,位居全市农行前列。
赤诚之心带队伍
由于信贷工作的特殊性,加之该支行客户经理少,所以加班加点成了常事。而这对于与爱人两地分居的陈爱芳来说就更辛苦了。但是,陈爱芳没有一句怨言,经常放弃周末难得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赶写贷款报告。
一次周末,已经连续几天加班的陈爱芳因一笔业务又准备放弃休息时间,同事劝她说:“你早点回去吧,别把身体累垮了。这里有我们呢。”而陈爱芳说:“现在,竞争这么厉害,咱们还是尽早做完,让客户多一分满意。这样,我回去也能踏实些。”
在以身作则的同时,陈爱芳更是注重与同事沟通,做知心朋友。今年一季度,由于规模因素限制,为了争取早日为客户投放信贷资金,促进企业发展,该支行客户部全体员工放弃了休息。客户经理赵天勇的父亲卧床有病,作为独子的他为不能及时行孝而常常心烦。陈爱芳得知后,买上礼品,带领部门同事到他家中去探望,以求得老人谅解。赵天勇感动地说:“有了咱们这个大家庭的关心,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正是在陈爱芳的带领下,该支行客户部员工个个能征善战,任劳任怨,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每次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受到了领导及客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