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更是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三平’精神则是学雷锋的体现,推动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推动‘三平’精神发扬光大,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构建和谐山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的话掷地有声。
目前,弘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该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政治责任,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作贡献正在成为山阳人的自觉追求。
坚守:雷锋精神聚民力铸民魂
有一种美德令人景仰。该区东方红街道政府小区关工委副主任谢瑾如,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社区关工委,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市级图书馆社区借阅服务点,10余年来,她组织社区青少年课外活动200余次,开办社区“第二课堂”180多次……
有一种平凡令人敬佩。该区光亚街道中铁十五局二公司社区的刘正秀,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为居民提供娱乐活动场所,10多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每天为急需帮助的居民奔波,被称为居民的“刘大姐”和社区的“编外公务员”。
有一种奉献令人感怀。塔南路小学的颜子尊,在班里开办了“知心台”,同学们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找他倾诉,被大家称为“知心台台长”;汶川、玉树地震后,先后将自己700余元的零花钱捐给灾区,被同学们评为“道德模范”。
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正是他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作贡献的真谛。
创新:长效保障 雷锋精神与时俱进
雷锋精神永存,长久地坚持需要创新。该区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载体,不断丰富形式,增强活动的感染力,使学雷锋活动深深扎根于广大干部群众之中。
学雷锋、践“三平”,在该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和活动体系,区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社会团体积极配合,群众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区文明办把学雷锋、践“三平”活动纳入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把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大局中学雷锋、践“三平”。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成立了多个服务工作组,深入辖区企业和项目开展帮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规划和市场等各类问题。
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中学雷锋、践“三平”。该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以岗位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区卫生局开展义诊活动,免费服务800人次;区人社局开展了“学雷锋,青春在岗位中闪耀”主题演讲比赛;区团委组织500余名志愿者深入南水北调拆迁现场,协助100余户征迁群众搬家。
传承:身边做起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雷锋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山阳人的心中,践行在每个山阳人的工作、生活琐事里,这种精神的传承是雷锋精神“永葆青春”的不竭源泉。
据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玲介绍,该区于2010年成立了“义工协会”。该协会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将分布于各个单位的志愿服务“先锋队”整合起来,形成了志愿服务的“集团军”。自协会成立以来,已吸纳了由政府部门、高校团委等组成的7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有效整合了各类志愿服务资源。为了进一步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该区专门设立了“山阳区志愿服务区长奖”,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奖励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优秀集体和个人。同时,该区还通过以“学雷锋、践‘三平’”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传唱雷锋歌曲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学习雷锋实践活动,增强学习雷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今天,学雷锋、践“三平”的浪潮正在山阳大地涌起。这必将成为该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先进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