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学典
本报通讯员 王书分
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按照“强三优二促转型,综合提升做示范”的发展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强力打造民生财政,民生支出预算执行以15%的速度递增,全面实施涉及基础民生、保障民生和热点民生的36项重点项目,实现了“救济民生”向“普惠民生”转型。
做大财政蛋糕
“因为,老百姓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解放区委书记郑秋红如是说。
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四大商圈的同时,大力推进税收和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重点税种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帮助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财税稽查力度,增强财税稽查工作的针对性、法制性、时效性。该区对行业性的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整治,重点对企业占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沿街门店租赁的房产税展开调查,切实堵塞漏洞。同时,该区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减收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市财政局的协调合作,做到抓早、抓紧、抓实,财政收入不仅实现快速增长,收入质量也稳步提升,各项财税指标居全市城区前列。上半年,该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8752万元,占年任务的62%,超收5557万元,同比增长4.6%。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93.5%,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上半年任务。财政收入总量、税收质量、税收总量名列全市城区前茅。
把钱花在刀刃上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为了让辖区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解放区委副书记、区长原永宏告诉记者。
记者在解放区财政局了解到,今年1~6月份,该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35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0.3%,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达19541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52.6%,比上年同期增长32.7%。提前将87.34万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兑付到位,受益农户1301户,补贴面积6863.09亩,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财政补助标准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240元,财政补助123.6万元。支持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和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131万元。区低保对象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4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财政补助748万元。支持6035户失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财政补助62万元。按照每年补助村卫生室5000元标准,已为23个行政村的25个农村卫生室拨付专项补助款31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该花的钱我们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多拨,确保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上。”解放区财政局负责人说。
为此,解放区财政局于今年年初,吹响了以创建财政改革示范区为目标的财政改革号角,以改革为推手,统筹兼顾,科学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该局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四权分离”分权制衡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和加强财政专户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逐步实行财政资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尤其加大了对群众关注的税收征管、专项资金管理、惠农资金“一折通”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坚决给予纠正,努力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今年上半年,在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和学校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以及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中,发现了17个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该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阳光采购“解放模式”,努力实现政府采购社会效益最大化、公众形象最优化,上半年累计完成青年路施工、班班通设备等54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实现采购规模1411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33.52万元,节约资金率9.5%,《中国财经报》以一个专版的篇幅,对这一创新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该局坚持不懈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财务监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铲除“小金库”滋生的土壤;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通过会计核算管理手段,实行总额控制和经费预警机制,逐步建立重大项目支出由结果公开向决策过程公开的工作机制,增加专家论证和社会公众民主参与的程序,努力提高政府活动的科学性,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惠民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