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觉新闻/焦作网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撑起新焦作“半边天”
“飘行天下”俱乐部成立
献血前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幼儿入园何时不再难
选择暑期培训班
家长们可要擦亮眼睛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撑起新焦作“半边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王冰艳是工地上的质检员,对工程的质量标准样样精通,经常给年长的工友们做示范。
  ↑梁金鼓来自新乡市获嘉县,今年麦收过后,她来到焦作新区标准厂房园区,工种是绑钢筋。
  →陈传荣主动要求和一起工作的家人合影。左起依次为陈传荣、丈夫王其、公公王所平,后面蹲在地上干活的是弟弟王祥。
  →陈传荣开心地吃着新区政府工作人员送来的西瓜,焦作市独有的“农民工节”让她感到惊喜。
 
   

  ←李如意的装扮与男工友没有任何区别,唯有如水的双眸透着女人的柔情。

  本报记者 田建明 方家禾 摄影报道

  她们是我市建筑工地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不细细观察,你很难将她们和男工区分开,她们和男人穿着一样的工装,干着和男人同样的活计。但她们比男人更喜欢微笑,她们和其他行业的女性一样爱美。她们的名字叫女农民工。在7月20日我市第七个农民工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新焦作新区部分项目建设工地,感受了女农民工的风采。

  7月14日上午,奇瑞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2号厂房施工处,27岁的陈传荣正拿着铁锨和公公一起拌料。只见她将沙子和水泥混在一起搅拌后铲进橡胶盆里,然后把盆举过头顶递给正在二楼垒砖的丈夫,动作娴熟,一点儿也不比公公慢。

  看到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带着西瓜前来慰问,她才得空停下来和记者闲聊几句。陈传荣来自湖北省孝感市。她的丈夫、公公和弟弟长年在焦作打工,今年是第十四年。她留守在家的那两年,心里总是思念丈夫,也急于外出挣钱。今年春节刚过,陈传荣狠下心给刚满一岁的儿子断了奶,也来到焦作。现在陈传荣一家四口平均每天能挣300元钱。虽然能挣钱了,也和丈夫团聚了,陈传荣却又开始思念留守在家的儿子,而且婆婆年纪也大了。

  相比之下,陈传荣的女工友李如意离家就近得多,她来自焦作新区文昌街道李屯村。几天前李如意给玉米地打过一遍农药后,便骑着电动车来打零工。今年40岁的她身着绿色迷彩服,干的是扛钢筋和铺钢筋的粗活,一双加有橡胶涂层的新手套,用不到一天就破了洞。

  李如意家里种有10亩地,吃饭不成问题。但成绩优异的女儿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儿子也马上要上高中。为了多挣些钱供他们上学,夫妻俩农闲时就会在市区打工。“这一根钢筋有多重?”记者问。“差不多10公斤吧,我和同事(男工友)一次抬3根。”李如意说。

  远远望去,混在男人堆里的李如意穿着绿色迷彩服,戴着黄色安全帽,已看不出明显的女性特征。“她也就是上厕所时和我们去的地方不一样。”一起和她抬钢筋的男工友和记者开玩笑说。

  焦作新区标准厂房园区工程正在建设中。23岁的王冰艳是这里的一名质检员,具有大专学历的她来自开封市杞县,笑称自己是“80后新生代女农民工”。虽说干的是质检这样的轻巧活,但她必须对工程的质量标准样样精通,比如钢筋架的宽度、间距是多少,都要熟练地给年长的工友们做示范。

  火红的七月,火热的新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为焦作带来了新机遇,为新区带来了新机遇。今年103个项目的推进让新区日新月异,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建设项目,离不开混在男人堆里的女农民工,她们是农民工群体里的“半边天”,他们正在用柔韧的身躯撑起新焦作建设的“半边天”。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