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两年前,因患上顽固性肝腹水,吴老汉被我市一家医院的医生判了“死刑”。不放弃治疗的吴老汉随后又来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在感染三科副主任张淑娥的妙手医治下,肝腹水竟被“降伏”了。7月14日,是吴老汉定期复查的日子。复查结果显示,他的情况比张淑娥预料的要好得多,所查指标也比较平稳。
吴老汉今年66岁,是武陟县一位农民。两年前,他因肝衰竭、肝腹水入住我市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尽管花费了3万多元,但吴老汉仍被医生判了“死刑”。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吴老汉慕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找张淑娥求治。
“当时,他的肚子里有大量的腹水,腿部和脚浮肿严重。”张淑娥说,“经过各项检查后,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经过十几天的治疗后,他的肝腹水就消退了,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出院时结算时,他仅花了一万余元。”
出院后,张淑娥甘当吴老汉的家庭医生,不间断指导吴老汉用药。同时,吴老汉也把张淑娥的话当做“圣旨”,不折不扣地执行,并按照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
由于吴老汉积极配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农忙时,他能下地干活;农闲时,他还能到外面去打工挣钱。
“来复查的那一天,他给我说,现在在一家工厂找了一个门卫的工作,一月能挣800多元。”张淑娥高兴地说。
在该科医生办公室,一位医生指着墙上一面写有“医术高明”的锦旗对记者说,这是吴老汉给张淑娥送来的锦旗,几乎每次复查时,他都会感慨地说,自己能健康活到现在,全是因为碰到了一名好医生。
张淑娥在采访结束时告诉记者,肝硬化是引起肝腹水的主要疾病,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肝腹水,标志着肝硬化已进入失代偿期(中晚期)。不过,肝腹水并非不治之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的生命一定能得以延长。
张淑娥 市三医院感染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焦作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市级科研成果2项;对老年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痢疾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