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向辉
今天,女儿放学后,一进家门就说:“爸爸,连着两天我都没带零钱,也没带饭卡,全是借同学的。”我说:“晚上收拾书包没装上吗?”“没有啊,有时早晨你提醒我,这两天也没提醒,真是的。”“谁也不能光等着别人提醒才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需要的就应该自己想着,不是吗?”“是啊!往后我记着不就行了。”
其实,这两次是我故意没提醒女儿的,因为她常常忘记带这带那,尤其零钱、饭卡和乘车卡之类的,有时发现她没带就赶紧提醒,或者昨天没带今天就想着提醒,后来我发现这总不是长远之计,谁能天天陪着给你去提醒呀?不定哪次就会因为忘记带重要物品,比如准考证、身份证等耽误大事呢?所以我开始实施“行为修正计划”,没想到很快见效了,从此女儿很少忘记带自己的常用物品。
有些孩子今天忘带作业本了,明天又忘带课本了,要不就是忘记带文具盒了,反正不是丢这就是丢那。这时,做父母的,不要轻易当孩子的“提醒器”,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丢三落四的习惯,而你没有提醒过,那就顺其自然,让他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就会好的。如果你已经成了孩子的“提醒器”,那就赶紧“关机”。当然一定要确定孩子忘记的物品不那么重要,否则一旦造成重大损失,会让孩子受到心理打击,严重时还可能形成强迫症状。选择孩子忘记的物品要适当,既能给他造成困难,又能让他通过想办法解决;既能让他汲取教训,又不会给他造成大的影响。
不当孩子的“提醒器”,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长必须做的,因为我们有责任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