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怀(懷):从心,褱声,本义作“念思”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常常想念之意,故从心。又以褱本作“盗窃包裹物入身中”解,含有幸得而不愿遽失之意,故从褱声。
“怀”之左是一颗心,心念思系于何处,怀就有了品行落在何处。心怀仁爱则是君子之淳风,胸怀磊落则有大丈夫之浩气,怀瑾握玉则是高人雅士之操守……
“怀”之右是褱,古人以为“盗窃包裹物入身中”。窃盗之事,本属不义,又非法而得到,有悖于良心,以至于寝食难安,噩梦随身,内要受良心的谴责,外要担心受法律的制裁,实有苦难言,不能释怀。这也许就是《左传》以为“怀必贪,贪必谋人”的原因吧。而“谋人,人亦谋己”,贪求身外之物,却惹来一身灾祸,也正是“怀”给我们的敲响的警钟。
人生走过几度春秋,一幕幕往事,一尊尊面容,一段段温情,有时让我们开怀,有时又让我们伤怀,但愿留在心中的怀念,只有美好和感动;背井离乡的游子,遥望一轮明月,眺望万家灯火,禁不住流下一行清泪,萦绕在心头的怀乡之情,有父母慈祥的面容!
有人心不定,对人、事、物不相信,就会怀疑;肚量不大,所以对人、事、物常嗔怒,就会怀恨;怀疑、怀恨等的品性习气,便是招祸之源,因为疑人者人必疑之,恨人者人必恨之,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命运坎坷。
有人胸怀宽广,有撑船的肚量,怀文韬武略,有王佐之才,虽然怀才不遇而未能位列卿相,至少人生能处变不惊,穷通顺安;有人寄情山水,淡泊名利,有云水襟怀,此等隐士,心怀坦荡,于松竹之间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尚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