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2年盛夏,沁阳教育迎来了一个丰收年。高考、中考成绩全线飘红。焦作市高考文理状元双双“花落”沁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未来。全市人民在为沁阳教育取得的优异成绩欢欣鼓舞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促使沁阳教育连年实现新的进步?是什么原因让沁阳教育之光越来越灿烂夺目?带着这些关心,记者走进我市教育系统,深入挖掘沁阳教育实现腾飞的奥秘,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予以刊发,以飨所有关心、支持沁阳教育事业的人们,以期我市教育事业百尺竿头再进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报讯 (记者贺弘扬 通讯员郝发奎)随着2012年高招、中招的相继落幕,沁阳在这个炎炎盛夏收获了累累硕果——
高考成绩全线飘红,一本、二本、三本万人上线率,二本、三本上线率均位居焦作六县(市)第一;本科上线人数3429人,比去年增加290人;焦作市文、理科状元双双花落沁阳,考生陈浩有望被北京大学录取,考生司健康、吴昊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是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市高考取得的最好成绩。
中招成绩也捷报频传,所有科目综合成绩均名列焦作六县(市)第一名;单科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等21项评价指标均获得焦作六县(市)第一名。
是运气还是必然?笔者带着疑问,走近沁阳教育……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打造‘河南领先、全国一流’教育强市”,市教育局办公楼上的标语首先映入了记者的眼帘。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对这句话的内涵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教育战线优异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兴沁”战略,关注教育民生,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结果。其中,全市上下一心,共扶教育是最坚实的保障。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在全面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最前列的征程中,要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市委书记陈敬如说。
在沁阳,重视教育的故事有很多。2006年,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明星校长、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退休的消息传到了沁阳。经过严密考证,时任市长的陈敬如立即要求教育局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蔡校长请到沁阳来。市教育局负责人三次南下江苏泰兴,用真心和诚心使蔡校长不远千里来到沁阳,并在当年10月出任市永威学校校长。蔡林森不负所托,以自己鲜明的教育思想,在永威学校乃至整个沁阳教育系统掀起了一场教学革命,不仅缔造了永威学校的“传奇”,而且带动、引领了整个沁阳县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人数突破65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数千万元。每逢教育交流高峰期,全市酒店入住率、餐饮业收入和景区门票收入都会拉升5-10个百分点,创造了“引进一名人才、打造一所名校、带动一方三产”的奇迹。
为表彰蔡校长为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沁阳市每月拨付5000元政府津贴。每逢蔡校长生日,市委主要领导都会亲自前去祝贺。蔡校长父亲90岁生日之际,沁阳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去贺信,向老先生表示祝贺和感谢。正是这种对人才的高度尊重,使得蔡林森先后回绝了江苏、海南等地百万年薪,外加专车、专职通信员和保姆的邀请,决心要扎根沁阳,献身沁阳教育。
沁阳不仅重视人才,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出台《沁阳市2010—2015年教育发展行动纲要》、《沁阳市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等30余份纲领性文件,为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谋划蓝图,指明方向。市主要领导经常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研究教育工作,对学校布局调整、师资招聘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人大、政协每半年视察一次教育工作,对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高校建设等进行专题调研。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职责和任务,并对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督导检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年底对各责任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计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规划目标的落实。相关部门也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在学校布局调整、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教育是发展之本、民生之要、社会之基,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途径。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大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全市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教育兴衰,关键在人。我市建立教师补充机制,重用、重奖教育精英。每年都招聘100余名教师,近年来累计招聘教师1028人。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重奖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每逢教师节,市委、市政府都要隆重举行全市表彰大会。仅2011年,我市就对26个教育教学先进单位、759名教育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放全自动洗衣机、电动自行车等,表彰金额达150万元,全市教职员工倍受鼓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近年来,我市投入巨资,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先后累计投入5亿元,新建、改扩建沁阳一中、实验中学等一大批学校,完成了沁阳职专整体搬迁,投入1.2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8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集中采购了各类教学仪器,投资1500余万元为124所学校533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设施,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为我市县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沁阳教育”品牌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