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放暑假了,本该是孩子轻松愉快的时候,可眼下孩子和家长却都“谈暑头疼”——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托管班、夏令营广告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从,一些本想“大放松”的孩子纷纷“被补习”,失去了暑假本该享有的快乐与自由。孩子们的暑假究竟该如何过?怎样才能度过一个既有意义、又令家长和孩子放心满意的暑假呢?
“放养”还是“圈养”
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辉,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结果刚刚下了考场就被父母逼上了“战场”。小辉的父母是双职工,孩子过暑假父母不能陪伴,无奈之下,父母一口气给小辉报了四个班:游泳、跆拳道、书法、外语。小辉无奈地告诉记者:“这哪是暑假啊,简直就是训练营,两个月的暑假丝毫没有一点玩耍的空闲。”
类似小辉的暑假遭遇绝不是个例。在记者采访的几位中小学生中,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各种补习班和训练营牢牢拴住。其中一位学生家长说:“我们做家长的也是无奈之举,孩子放假我们却要工作,为了孩子安全、家长省心,我们只能给孩子报补习班。”
暑期生活是“放养”还是“圈养”,无疑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被采访的家长纷纷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暑期的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孩子暑期该“放养”还是“圈养”,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后者。
暑假成了“第三学期”
一年两个假期,而眼下最令孩子们期盼和欣喜的暑假则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记者走访发现,各种补习班、拓展训练营、兴趣培养讲堂的广告铺天盖地,令孩子和家长目不暇接。大多数孩子被父母送进了这个班、那个营,被迫接受“第三学期”的教育。
某小学教师告诉记者,孩子现有的压力已经不小,学校对孩子的暑期生活也是作了充分的考虑。但假期学生生活校方无权干涉、无法顾及,加之家长没有空闲时间照顾孩子的假期生活,这就使得社会上一些补习班和各种社会课堂有了可乘之机。在代替家长、学校培养照看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赢得了利益。该教师坦言,如今的暑期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劳逸结合才是真
暑期生活怎么过?对此问题有关教育界人士表示,假期作为学生生活的休整期,学习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学习和补课应适当。父母应与自己的孩子多沟通,利用假期多为孩子提供认识社会、观察社会、服务社会以及认识大自然的机会,帮助孩子完成在上课时难以实现的个人爱好和兴趣,进而拓展孩子的暑假生活。心理学专业人士建议,假期对学生来说,锻炼素质比单纯长知识更重要。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一些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孩子的假期才能过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