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焦煤视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古汉山矿让员工舒适度夏
赵固一矿从修旧利废中“淘金”
方庄一矿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
图片新闻
延伸阅读
上半年央企利润下降16.4%
周口14名学生高考志愿被篡改案告破
长江3号洪峰正在形成
长江防总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焦煤集团召开廉洁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会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地高考呼之欲出,几多梦想能够成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希望之光 新华社记者 冯印澄 作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改革日前传出新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进入实质阶段,将适时发布。

  呼吁多年的异地高考政策会有哪些内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新政策或许只是一些原则性要求,具体措施仍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异地高考:百姓呼声越来越高

  “读书的政策总是会变的,而且相信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度作为中国农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深圳女农民工肖红霞对自己的儿子这样说。

  与许多农民工一样,从进城务工的那一刻起,肖红霞就梦想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最终参加高考。不过曾经“铁板一块”的户籍政策并不允许这样做。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规定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然而这些年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撼动”学籍加户籍的高考管理制度。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从这一年起,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解决方案开闸。

  更大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如何升学,特别是异地高考。那些自2008年起已在享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逐步进入高考年龄段,他们已经等不起。

  应该说,异地高考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支持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反对者担忧,异地高考的政策松动,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本地与外来生源利益失衡等。

  “异地考、异地录”或将成现实

  针对“异地高考”相关政策,教育部日前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记者从京沪教育部门了解到,异地高考一旦“开闸”,将实现“异地考、异地录”,但这一改革可能是渐进式的,各地将以不同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参考家长在务工城市工作及生活情况等。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山东、福建等地已公布的标准,以“学生高中段完整的学习经历”为条件。上海正在酝酿的方案,在原则上拟参考随迁子女家长即进城务工人员的情况而定,例如家长在上海有固定的工作岗位,缴纳了社会保险等。

  一些参与制定政策的京沪专家分析,参照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居住证申领的“积分制”。异地高考门槛也很可能与随迁子女家长的“积分”挂钩,此外,高职、专科、本科,分梯度推进招生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异地高考的制度设计是以户籍改革与发展为依托的,可能会要求进城务工人员满足一定条件。从长远看,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形成面向广大随迁子女的、更加多元化的社会流动渠道。

  (据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