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典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日本人,一位是中国人,都对本国文化有足够了解,而且原田耀平是一位70后,对于80后有着切身感觉和观察的角度。
作者在开头便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的80后是消费大群体,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中国80后特立独行的天之骄子般的风格成为媒体和新闻关注的焦点。
前不久在书市上大热的《蚁族》聚焦于新一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迷惘和困惑,以及他们为生存不得不作出的一些妥协,实际上也是80后面临的社会现状,这并非他们独创,而是沿袭70后的生存实践,其实是平辈的一个经验交杂的过程。而这本书的作者将70后称为80后的上一代,显然有点过于切割边界嫌疑。
作者举的许多中国80后的例子,在我看来,显然太趋向于展现同一阶层的状态了。几个照片中被马赛克挡住面容的80后,或是富二代,或是国际模特,有自己创业的也有公务员,显然在作者的调查研究范围中少了很多像“蚁族”一类的面孔。而且其中几位受访者多为女性,只有一位是男性,在性别消费这一项上明显不能达到对等的状态。
书中将80后消费族群分为四大类:月光族、洗练族、透明族和饭族。看着这么新奇的名词,倒的确让人目光一振。看清解释后,才觉得这几样族类的确是在我身边存在的,在我身上也有类似的消费情结,以横纵轴将他们进行细致的切割:冲动型、理智型、物质派和精神派,作者罗列的几个案例都非常具备典型性,将这些年轻人的消费形态作了简明的归类,可是在展开面上不够详尽,仅只述及他们在购买日本产品时的途径和热衷的态度,或许还可插入日本产品在中国销售的路径和方法,这其实也是商家主动销售对消费者形成的观念影响。
值得叫好的是,作者采访了一些对市场观察有着独特眼光的人来谈论这一话题,使得这一主题得以深化,也以理智的角度来检验实际调查中得来的结果,也易于替一些日本企业作出战略性的打算。比如来上海创业的日本人丰田直这样谈到日本业界的战略方向:“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80后的消费欲望并未减退。因此,全世界的企业都在考虑‘无论如何都要在中国市场中生存发展下去’。我想,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如果能够将优秀的日本产品与日本的文化产物这一杀手锏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必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这种看法使该书具备了双向视野,也即在调查采访中,不完全呈现的是消费观的问题,而且也把日本企业企图开拓中国市场的野心展现出来,这就比较贴近最近所说的“消费资本化理论”,它是将消费看做是一种资本,注入到再生产和再经营中去,使得被动消费变为主动消费,这其实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理论。书中提到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现已很少在电视台播出,年轻人通过网络观看就是一种完全主动的行为。而日本企业如若通过这些媒体植入广告,势必取得意想不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