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凯
在只花一二十万元就能买到一款主流家用车的年代,买一个停车位却需要花费55万元,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乌鲁木齐的真事。近日,新闻媒体曝出这则天价停车位的报道,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主流家用汽车的售价一般在10万元至20万元,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这一价格门槛还有不断下行的趋势。正因为价格门槛的不断降低,国内车市近年来才能实现大幅度的发展,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汽车工业发展的成果。
然而,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虽然汽车售价不断降低,汽车的使用成本却不断攀升,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拉高汽车使用成本的因素有不少,比如高位徘徊的油价,比如一些城市的汽车限购、限行、限牌政策,比如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等等。除此之外,停车位价格的不断飙升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与一些为了治理拥堵而出台的地域性限制政策不同,停车位价格飙升属于市场行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与每一个汽车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对于普通消费基层来说,如果车位价格超过了汽车本身,只能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怪象,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汽车消费,也会给车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资源有限,车位价格提升长期来说会是一种趋势,但这种爆炸式的价格飙高则是不正常的。要遏制这种势头,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加大对车位价格的监管力度,对市场进行有效管控,另一方面则应对车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对车位配套比例、范围进行合理布局,提升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
为了应对车位紧张,很多发达城市在进行建筑规划时,都有地上或地下的多层车位配套设施建设,这样就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车位数量;很多城市鼓励相关部门为社会提供错时停车服务,提升了现有停车位的使用效率,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天价停车位”的出现看似个例,其实却喻示了汽车保有量短期激增和城市远期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综合治理,也需要进行提前规划。如果不在前期进行合理引导和科学规划,任由车位价格随着市场杠杆不断飙升,必将给车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隐忧。
从维护公众权益的角度出发,一旦“天价停车位”的现象出现,有关部门就应该出手予以遏制。否则,当汽车成为“用不起”、“养不起”的奢侈品时,车市也必将迎来“伤不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