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已过半,但绝大多数乘用车企业面对“期中考试”成绩单时,都忧心忡忡。市场人士认为,没有完成上半年销售任务的企业,下半年必将采取更为激进的市场策略。
这意味着,已经被库存压得喘不上来气的经销商们,考验才刚刚开始。
市场疲软
车市放缓,令大多数汽车企业无法完成去年制定的销售目标。
盖世汽车网调查显示,上半年,国内24家主要乘用车企业中,仅有东风乘用车、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3家企业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一半。
自主品牌仍然是重灾区。业绩相对不错的长城汽车上半年累计销售27.93万辆,同比增长17%,但与全年60万辆的目标相比,完成率仅为46.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排名中,没有一款是自主品牌产品;前十位轿车生产企业中,吉利以21.66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七位,奇瑞以20.13万辆排名第十位。
对此,业界预计,由于上半年业绩不尽如人意,多数企业押宝下半年,再加上产能的不断扩充,价格战势不可挡,下半年竞争将更加惨烈。
经销商压力陡增
随着以往市场赢利能力最强的豪华车经销商开始赔本赚吆喝,全国汽车市场进入真正的冰冻期。
记者了解到,已有多个品牌经销商向流通协会“举报”厂家恶意压库,并要求协会予以曝光。而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在跟踪全国经销商的库存情况,有结果显示,除极个别畅销的汽车品牌外,国内绝大多数主流汽车品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库行为,其中部分品牌的库存比早已越过警戒线。
上半年,在市场需求疲软的趋势下,为了降低库存,完成销售任务,多数经销商早已打起价格战。但让经销商们十分郁闷的是,让利保销量的做法使得厂家压库的行为更甚,而且,降价直接导致赢利能力下滑。
事实上,车市价格松动的负面作用已经波及到上游整车制造企业。一汽轿车和东风汽车最近发布的年中业绩预期公告均显示上半年净利大幅下降。
人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