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共青视点/职教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引导流动团员积极靠拢党组织
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青年人才
焦煤集团
青工安全生产辩论赛
圆满落下帷幕
外国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
村里来了大学生志愿者
职业学院的招生何时迎来春天?
团务微博
争抢生源
不能逾越法律底线
我市团建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西部计划志愿者
到我市服务基层工作
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遭遇“职业倦怠”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量大 待遇低 职业规划遇瓶颈
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遭遇“职业倦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三座大山下 疲惫而尴尬

  半夜一点多,辅导员小高心急如焚赶往学校。她刚接到学校宿管电话,一群男生在宿舍楼下发生争执,整栋宿舍楼的人都在围观起哄,宿管“管不了”。劝说协商、带学生去保卫岗录证词、安抚学生情绪,一连串工作下来,小高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

  小高成为一名民办高校辅导员刚两年,现在带4个班226名学生,如果巡房制度认真执行下来,她整个学期每天晚上都得在学生宿舍中度过。而全天24小时保持开机,不仅经常下班后把她拽回学校,还多次让难得的周六日“报销”。用她的话说,自己是学生的保姆、心理咨询师、救火队员,“身兼多职”。

  近日,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2民办高校工作创新论坛上,专门辟出一个分论坛,主要讨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困境。“辅导员流动性大,学校留不住他们”、“辅导员住房问题需要解决”、“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低,学生都不服管”……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在分论坛上“大吐苦水”,感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降低。

  工作量大、待遇低、前途迷茫,是压在民办高校辅导员身上的三座大山。不少民办高校辅导员在现状面前“垂头丧气”:工作越做越没有奔头。

  工作量大 位置尴尬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还一直被笑称为学生的“保姆”和“救火队员”。学生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求救,任何与学生相关的信息也由辅导员传达。而相比公办高校的辅导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不仅更大,位置也更加尴尬。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为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三部分,一个人至少带200名学生,“发一条通知都要经历多重循环才能传达到每一个人”。记者了解到,民办高校辅导员还有“兼职”,分别负责学院学生党务、学生社团、助学贷款、学生创业等工作。“兼职”给他们增加了至少一半的工作量。学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转嫁成为对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如为了保证出勤率,辅导员得“天天去催学生上课”。小高曾为了提高班级英语四级通过率,重拾英语课本帮学生补课。如此一来,面对“衣食父母”,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辅导员常常感觉很“窝囊”。

  待遇、职称和发展 一个都不能少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峻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普遍大于公立学校,从民办高校出来的辅导员到任何一个公立学校工作都能胜任。”他了解到辅导员的辛苦处境,鼓励他们实现自我转型,从学生的“保姆”成为管理者和服务者,但效果不明显。

  然而,大量工作并未带来高收入。肇庆一所民办高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辅导员基本工资为2300元,加上带班人头费,“辅导员每月能拿到两千七八”。记者了解到,由于民办高校由自身筹款经营,辅导员待遇高低与所在学校财力基础密切相关。

  “辅导员职业前景并不窄,但是缺少进修和学习的时间。”李小鲁说,辅导员像保姆似的被事务缠身,只会越来越偏离专业化道路。他认为,合格的辅导员应该既要防止教育缺失,又要防止教育过度。产生职业倦怠的辅导员,有的选择跳槽到更好的学校,有的直接离开辅导员行列。“5个辅导员两年内走掉3个”,一所民办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连待遇较好的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流失率也达20%。 林 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