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英雄梦伴我成长
想起那条“八一”皮带
书画苑
花落流年度
游黄山
每周一字
可怜天下父母心
摄影的诗·逆光
倾听军歌
一盘散沙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落流年度
□王文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懵懂记事之初,对父亲简易书架加上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书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不解和幻想:那里面都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一本本的翻看却没有我喜爱的插图呢?然而父亲对我的教导却总是那么一句:“书是好东西,一定要多看。”就是这一句话,没有过多的解释,却让我无条件地信奉。

  长大些了,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我这个乡下妞也成了城里人。儿时的记忆,最充实的一段就是:每每周末的下午,我总爱往老电影院门前广场那儿跑,那里有很多摆地摊卖各种盗版书的。我总是会羞涩地拿起一本连环画,装做要买的样子,贪婪地快速翻看。看的本数多了,卖书者看出了我的心急和尴尬,和蔼地安慰我说:“闺女,没事,你慢慢看吧,甭急。”就是这一句话,像童年的阳光一样,灿烂了我的整个记忆。

  千禧年之际,我步入了高中,那个记忆中永远黑色、压抑、沉闷、枯燥的炼狱般的三年。每位老师不论主副,无时无刻不在耳旁对你轮番轰炸,谆谆教导,而处于花季雨季的我们,无可避免地叛逆了。那个时候又刚好流行起了一种新兴的文体——新概念作文,这无异于让我们这些十来年深受“八股文”式作文教育的乡吧佬们,看到新思维的萌芽。那时,我认识了韩寒《三重门》里的林雨翔,他的困惑、愤怒、抗争和青春的悸动,跟我们的处境是多么的相像啊!我认识了安妮宝贝,《八月未央》、《告别薇安》里的文字,让人感觉随意慵懒、漫不经心却又丝丝入骨的颓废与悲伤,跟我们雨季蠢蠢欲动的少女情怀是多么的贴近啊!我认识了张爱玲,《半生缘》里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特别是顾曼桢对沈世钧的那句:“我们回不去了!”让我心痛直至如今。

  高考后,我步入大学。虽不是名校,但颇具规模的图书馆,明亮的窗几,舒适的座椅,安静的周遭,还有那罗列了整整三层楼的书架,丰富了我那四年里的闲暇时光。毕业两年后,我重回故里,家乡带给我的冲击是震撼的。怀府东路那一条郁郁葱葱的林荫路没了,取尔代之的是平整宽阔的柏油路,整齐排列的街灯,一幢幢现代化的住宅建筑,热闹繁华的商业购物街,这个城市,这个有着丰富古韵的城市,更多了现代化、时尚化的都市气息!特别是现如今座落在香港街的新华书店新址,让我由衷地感到欢欣和鼓舞。我们的城市,在物质文明提升的过程中,精神文明也没有被遗落,这无疑彰显出我们这个城市的领导者们对科学发展内涵的精准定位和绝高领悟,并以此来推进城市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现如今,我也初为人母,我决定继续把父亲对我曾经的教导和对书的热爱灌输给女儿,从小培养她对书的热爱和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当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在开阔的怀府广场纳凉散步时,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跳舞的、跳绳的、打球的、跑步的等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和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我总会无限遐想地对牙牙学语的女儿说:“乖,我们此刻多么幸福啊!以后你要比妈妈更幸福啊!”

  (刊登时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