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亚锋 通讯员赵文杰、郭立明)日前获悉,我省2011年县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序新鲜出炉,我市连续第三年跻身前四强。
据了解,2008年,省统计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新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新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三大部分,所占权重分别为50%、34%和16%,包括22项具体指标。与以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主要加强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以及人均指标的考核。目前,我省对县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序已连续进行三年,我市是焦作市唯一连续三年入围省排名前四强的县市。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和焦作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多元化、城乡一体化”四化目标,强力实施“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8.4亿元,同比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6亿元,增长3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9亿元,增长22.9%;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增长28.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亿元,增长18.9%。
我市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更加注重手段运作,在破解项目、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晋煤、山西煤运、神火、浙江超威、中国化工、广东兴发等一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沁投资兴业,现代化工、新能源、光电信息、新材料等十大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以来全市融资超过110亿元,是建国以来新增贷款总额的4倍多。
我市每年还设立500万元科技专项基金和100万元人才奖励基金,深入开展“五百硕士进沁阳”、“百名硕士进班子”等活动,成功引进2名院士、1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专家学者。利用每月举办的新怀商论坛、青岛海尔企业家培训基地等资源,培训各类人才10万余人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市的发展更注重惠及民生。我市启动全国第一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提高全民医保水平,新农合参合率98.8%,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8.4%。扩大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在当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7亿元,分别增长12.2%和13.4%。特别是国税收入增幅居全省十强县第3位。
另悉,今年焦作市6县市全部入围排名前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