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领导昨分五路慰问驻焦部队官兵
嫂 子
张芸香:夕阳圆了拥军梦
三项活动迎八一
图片新闻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会召开
图片新闻
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春风化雨润万家
拥军优属不了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嫂 子
—— 嘉应观乡秦厂村妇女杨小光拥军二三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王龙卿

  7月24日14时30分,武陟县嘉应观乡秦厂村的农村妇女杨小光与老公一起开车拉着啤酒、方便面等来到武陟县黄河桥守桥部队驻地,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嫂子来了。”站岗的士兵一声吆喝,见到杨小光的官兵都亲热地跟她打着招呼。32年来,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到部队了,她与部队官兵已经亲如一家人。

  杨小光,今年57岁,拥军史已经有30多年。逢年过节,她都要带着慰问品看望这些可爱的子弟兵们。战士们亲切地叫她“拥军嫂子”。

  杨小光家与部队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她的婆婆。杨小光婆家所处的村子离驻地部队仅是一堤之隔,每天下田劳动生产,都能看到部队官兵紧张训练、认真执勤的身影。上世纪70年代末,她婆婆在老黄河桥头做生意卖东西,经常受到战士们的帮助,反过来部队有什么事,她家也尽力帮忙,这样全家便和部队结下了友谊。

  杨小光的婆婆是个热心肠,看到战士们衣服破了,就主动提出为他们缝缝补补。1980年,杨小光嫁到了婆家,接过了婆婆与部队官兵友好往来的传统。

  杨小光经常帮助部队管理菜地,浇水、打药、施肥,丰富了部队的菜篮子,改善了官兵的生活。战士们衣服破了,她就帮着缝缝补补;哪个战士想家了或思想上结了疙瘩,她就找他们谈心,拉家常;战士们生病了,她就和丈夫一起照顾他们。杨小光俨然成了驻地部队的“编外指导员”。

  杨小光说:“过去家里穷,逢年过节,俺也只是给战士们买些牙膏、毛巾、汗衫、点心、月饼等小礼物。”1999年,杨小光承包了部队400亩地,种上苗木和庄稼,每年收入几万元,成了武陟县“十大致富女能手”。随着自己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杨小光拥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夏天天热,怕官兵们睡不好觉影响站岗执勤,她送去了空调;担心战士们下夜岗饿肚子,她送去了方便面;逢年过节,她给部队送去肉、酒、糖;平日里,她还经常送去学习用品、电话卡等。30多年来,杨小光在拥军上花费有十几万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驻地官兵走了一茬又来一茬,许多转业复员的官兵常给她打来电话问候,军营里的新兵入伍第二天就认识了她这位“拥军嫂子”。

  2005年大年初三,由于天气严寒,部队的吃水井被冻坏,不出水了,排长许照刚情急之下来到了杨小光家,焦急地说:“嫂子,战士们洗脸都用不上水,别说吃水了,这可咋办?”杨小光听罢,赶紧从自家拿出2000多元钱,带领本村十几个人花了两天时间给部队打了一眼吃水井,又掏出300多元买了一台潜水泵,战士们终于吃上了水,部队敲锣打鼓给杨小光家送了一面锦旗,上面镶嵌着7个金灿灿的大字:军民鱼水一家亲。

  一次山东籍小战士邰家举患了急性肠胃炎,急需输液,杨小光放下手头的活,和丈夫一起把小邰送到医院,陪他输液直到后半夜2点钟,临走时,杨小光塞给小邰50元钱,第二天,杨小光又买了营养品去看望邰家举,小邰感动得直落泪。

  2007年,河南省纪念建军80周年军地巾帼英模表彰暨座谈会上,杨小光被授予“优秀兵妈妈”荣誉称号。2008年7月,她受到市委、市政府、焦作军分区表彰,被授予“双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战士们在训练之余,也帮着杨小光收种粮食、看护树林。你帮我,我帮你,军地两家鱼水情更深。

  在杨小光的带动感染下,她的丈夫和孩子们也加入了拥军的队伍。2005年12月,她的儿子申林方年满18岁,到了参军报国的年龄,在征得丈夫和儿子的同意后把林方送到了部队。她说,她这辈子与部队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