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乔 桥
俊俏的脸庞、白皙的皮肤,一双闪亮的大眼睛凝神静思时,仿佛一汪深潭;当她细声细气和别人说话时,犹如春风拂过……这就是焦作供电公司220千伏春林操作队副队长杨艳萍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7月26日上午,杨艳萍喜获省电力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消息传来后,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总是忙忙碌碌,节假日也不例外;总是行色匆匆,走起路来一路小跑。熟知杨艳萍的人都知道,她虽是女儿身,却有着一颗“男人心”;提起杨艳萍,人们自然会想起她的要强和勤奋。
2003年年初,杨艳萍从110千伏变电站值班长的岗位上调到220千伏操作队担任技术专责,再后来,她当上了副队长。她用青春诠释着快乐工作的真谛,用勤勉留下了一个个踏实的脚印。
作为技术负责人,8座变电站、15台变压器、733兆伏安变电容量、400多个设备单元、上千台设备,一份份说明书、一张张图纸、一页页定值单、一篇篇实验报告,她都要核对、登记、整理、归档,她深入现场收集资料,经常加班加点整理技术档案,把集控站的技术资料管理得井井有条;她结合集控站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方法,取得明显效果,在焦作供电公司得到广泛推广。
工作中的杨艳萍喜欢较真。10千伏开关柜的下柜只有80厘米的空间,每次检查电缆孔洞的封堵情况时,她都要爬进柜子里,用手亲自摸一摸电缆的四周,同事们劝她:“这活让我们干吧。”她回答:“我先检查一遍,你们再干。”今年春节前,在焦南变电站进行操作时,她爬上变压器仔细检查,在中性点套管的下方,发现了一根10多厘米长、头发一样细的铅丝,从而避免了一次设备隐患的发生。今年春检时,她发现一台设备保护盘后电缆的缝隙没有堵好,担心发生鼠害事故,就找来水泥,用手把水泥顺着电缆的缝隙一点一点填好。
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春林操作队所辖变电站的“远方——就地”转换小开关全部打至“就地”位置,这意味着所有操作必须在现场进行。为了在汛期来临之前消除一切隐患,计划停电和临时性工作一天比一天多,杨艳萍每天都要跟班跑上百公里。当时正值负荷高峰时期,该公司要求对各变电站恢复有人值班制度,操作队对所属设备进行24小时巡视。杨艳萍除了要在焦南变值班外,作为技术负责人,她还要协助其他变电站进行操作。于村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出现异常,需要实施“零点工程”来消除缺陷,考虑到恢复有人值班制度后各变电站人员少的现状,她顾不上休息,于晚上11时赶到于村变电站帮助操作,装地线、拆地线,忙前忙后,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变压器正常送电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期间,杨艳萍女儿的耳朵因发炎化脓需要做手术,但繁忙的工作让她无法请假。无奈之下,她只能让婆婆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婆婆心疼孙女,电话里没问青红皂白就把她给训斥了一通:“你这妈是咋当的,俺就是不明白,你一个女人家,工作起来咋像个拼命三郎?”孩子手术后的第二天,杨艳萍抽空来到医院,看着又黑又瘦的儿媳,婆婆也忍不住落下泪来,愧疚地说:“媳妇,是妈错怪了你。”“我对不住你们,对不住这个家,这个时候是全市用电的最高峰,我身上的责任大着呢。”心里满是愧疚的杨艳萍和婆婆、女儿相拥而泣。
生活中,她尽量多地去关心老人、丈夫和孩子。每次抽空去看望公公、婆婆和父母时,她总是一进家门就开始干家务活,说是要弥补平时对老人们的亏欠;一有空闲,她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丈夫和女儿身上,把那分愧疚埋在心底。
前不久,杨艳萍刚从北郊变电站巡视回来,在工区办公楼前看见一位老大娘不停地向楼上张望,一脸着急的样子。她走上前亲切地问:“大娘,您有什么事,是找人吗?”“我开了一个小商店,今天上午突然停电了,就想来问问怎么回事。”这位老大娘急切地说。有的同事让她拨打95598服务热线问问,可杨艳萍却说:“不要着急,我帮您问一下。”她领着这位老大娘来到办公室,并为她倒了一杯水,然后才打电话询问停电原因。经过询问,原来是其他商户改造线路临时停电,下午就能送上电。这位老大娘听过解释后拉着杨艳萍的手说:“闺女呀,你不仅说话好听,心肠也和人一样美。”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杨艳萍所在的春林操作队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省电力公司“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岗”等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焦作供电公司“十佳巾帼建功标兵”。每次谈及自己的工作,杨艳萍总是一脸自豪,似乎所有的艰辛和苦涩被她抛在了脑后。为此,她经常感慨地说:“工作所给予我的,要比我为它付出的更多,在忙碌的工作中,我觉得自己活得丰富而踏实,因为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人生就不会拒绝我们放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