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顺是一个外来民工,别看只是个打工的,他业余时间却还写小说,经常在一个破笔记本电脑上瞎敲打,也有些文章发表。
这天,老婆打来个电话,说是承包地要重新划分,要他无论如何回去一趟。看着脚上的鞋有些破,就让后勤的“小解放”拉他到附近集市买了双新鞋:冒牌的“耐克”,鞋盒挺漂亮的。
出了鞋店,于顺就在车里把新鞋穿上了,那双旧鞋就装在了鞋盒里扔在了路边。
说起民工的鞋,不妨插段话:民工因为经常泥里、水里干活,一般都不穿好鞋,大多是小摊上买的那种松紧口,仿过去部队厂子的样式:黑布面、橡胶底。但质量差远了,有的鞋里、鞋底的垫层用纸。这种鞋不能刷,一刷垫层就成蛋,再穿就硌脚。即使能刷,因为工作劳累也没人刷。所以,民工穿鞋都是“一槽烂”,鞋底掉了、鞋面破了或者沾染了油污、烂泥什么的就扔了再买双新的。哪里有民工,哪里就有简易小卖部,大都6~10元一双。
所以,于顺扔的那双鞋到底有多破,大家可想而知。
偏偏于顺是个“活宝”,已经请了假不用出工,回家的车是下午,闲着没事,就起了一个捉狭心,对司机说:“咱把车开到对面停下,看看人们有什么反应。”
第一个人走过来,见到鞋盒停下来,用手掂了掂,证明不是空盒子,然后高声喊:“哎,谁的鞋丢了?”连喊了几声见没人理,就打开看了看。看着看着就笑了,又原封不动地盖上盖,重新放地下。
第二个人见了眼睛一亮,先是装作系鞋带,看看没人注意他,抱起鞋盒就走。一边走一边打来盒盖,脸上一怒,做扔摔状,后又转为坏笑,轻轻放在了道边。
第三个看见这个鞋盒,一脚就踢过去,大约觉得沉甸甸的,这才打开,一看满脸的厌恶。本来盒子已经被他踢到了路边的草地上,又重新摆在了马路上。
最后过来的是一个清洁工,好像理所应该似的,打开鞋盒看了看,表情甚是平常,然后扔在了垃圾三轮中扬长而去,旧鞋的喜剧从此结束。
司机问于顺:“看出了什么?”
于顺说:“第一个人拾金不昧,第二个人占小便宜,第三人漫不经心,虽然他们对东西态度不一样,但都有些幽默、报复和捉弄人的心理。倒是那个清洁工平常心。常在街上走,捡点什么习以为常,被人作弄也司空见惯。难得的是他把旧鞋收了起来,不让它再继续作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