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青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让留守不孤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让留守不孤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学习时间久了,杨爱玲会带着孩子们外出散心。
  杨爱玲骑车送孩子们回家。
  夏季天气炎热,杨爱玲为孩子们洗手擦脸。
  院子里,杨爱玲辅导孩子们做功课。
  杨爱玲在和留守儿童做游戏。
  与父母长久不见面,杨爱玲会让孩子们与父母打电话。
  杨爱玲定期为孩子们检查身体。
 
   

  本报记者 赵林峰 实习生 王梦梦 摄影报道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翘首企盼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早点回家。他们渴望亲人的疼爱,却不得不承受孤独的煎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却不得不独自守候凄冷的灯光……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而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

  在武陟县乔庙乡杨洼二街,有这样一个人,她不仅把爱给了自己的孩子,还把爱无私地传播给了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没有血缘,却情同“母子”或“母女”——她就是村计生管理员杨爱玲。

  在杨洼二街,提起杨爱玲,人们都齐口称赞这位“代理妈妈”。6年来,每到寒暑假,她都会将村里的30多名留守儿童聚集到自己家里,还给孩子们做饭、辅导功课、洗衣服,用爱心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了一方晴朗的天空。杨爱玲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还得到了乡计生办领导的支持,村里不少人把自家的孩子托付给了她,这就更加坚定了她要照顾好这些孩子的信心和决心。

  初次见到杨爱玲时,她刚刚带着一群孩子从外面玩耍归来,本该安静的小院立刻变得沸腾起来,嬉戏声、欢笑声充满了整个家庭小院。

  杨爱玲是位乡村医生,由于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长年在外打工,所以很多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们腿脚不便,只要村里的儿童得了病,她都会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认真照顾孩子,也许是长期与孩子打交道的缘故,渐渐地,她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006年2月,杨爱玲被选为杨洼二街计生管理员,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在孩子们放假的时候,把这些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这样一坚持就是6年。“孩子们爱我,我也爱孩子们。”谈到支撑她的动力时,她这样说。

  做这件事确实很辛苦,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干净的环境,每天5时,杨爱玲便起床打扫家里的卫生,然后在院里摆好桌子和凳子,供孩子们学习用。天热了,她会准备好西瓜和雪糕,为孩子们降温。8时30分,孩子们会陆续来到她的家中,有说有笑,犹如迷途的小鸟飞进了自己的“窝”,孩子们会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听到这些,杨爱玲的心里暖烘烘的。受母亲的影响,杨爱玲15岁的女儿杨天娇也常常辅导孩子们做功课,也许是陌生,见到记者,杨天娇显得很羞涩,不太爱说话的她用行动传承着母亲的爱。除了学习,杨爱玲还会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到处乱跑,出意外事故。她还会经常给孩子们讲些有趣的小故事,跟孩子们做游戏……对一些年龄偏小的孩子,杨爱玲更是倾注了无私的爱,衣服脏了洗衣服,玩耍过后帮他们洗手擦脸,让孩子们享受到家的温暖,平时还定期对孩子们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多年来,杨爱玲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付出了许多,却从没有一句怨言,孩子们也与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努力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是我尽自己的一分责任,只要孩子们不感到孤单,我就很满足。”杨爱玲说。同样的天空,同样的精彩,让我们用爱心托起留守儿童的未来,让留守儿童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成长。

  爱,让留守不孤单!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