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我市承担实施国家、省重大及重点科技项目72项,争取上级经费4000多万元,项目及经费均创历史新高。多氟多公司“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千吨级高性能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利伟公司“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技术”项目成功列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这是继江河纸业公司“国产高速造纸机”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制动器公司“兆瓦级风电机组偏航制动器研发及产业化”、多氟多公司“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和卓立公司“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的研究及应用”3个项目,成功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占全省年度立项的六分之一。这是我市首次承担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同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57项,全部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69.7亿元、新增利税16.4亿元。
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28家;认定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增省创新型企业7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增至13家。新增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4家,总数增至13家。认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29家。二是创新平台迅猛增加。新增省研发中心25家,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新增数量是去年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二,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总数增至96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总数增至169家。三是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先后被批准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新批7个)。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被批准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被批准建设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四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关于实施焦作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的意见》。新增省院士工作站5家,总数增至8家,列全省第三。江河纸业公司的高速造纸机科研团队、河南理工大学的瓦斯地质与治理科研团队被命名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五是产学研合作深入持续开展。新组建了焦作市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焦作市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级创新战略联盟增至3个。组织参加河南省技术转移洽谈会,组织举办焦作市农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专项活动,共签约项目115项,技术合同额达10.72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是拥有一批技术标准制定单位。多氟多、中内配、卓立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单位,成为本行业领域的技术领跑者。二是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广济药业“微生物发酵法核黄素生产工艺技术”被列为禁止出口技术;江河纸业高速造纸机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高速造纸机的国家;继中铝中州分公司“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荣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平安种业公司“豫麦49—198”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多氟多公司一种生产冰晶石联产白炭黑的方法又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刷新了年度最高纪录,居全省第四位。三是专利申请大幅增加。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达2048件,全省排名第四,增长40.7%。
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22.3%;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4.2亿元,同比增长2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5%。全市30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占33%;30高成长性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占37%;国税纳税前10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占40%;7家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占71%。
科技管理创新取得新成效。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修改和完善了《“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了全市科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有序开展,为科技服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王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