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 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武陟县交通局倾力服务“八区”建设
打造旅游新亮点
修武县小麦高产创建再创佳绩
修武县政协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武陟县严阵以待防大汛
修武县人口和计生委
开展“送服务进军营”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通过“我帮你” 百人联千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旅游新亮点
—— 武陟县做好“六项工作”系列报道之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宫——嘉应观,载持了华夏5000年与水共生的厚重历史符号;

  国保建筑五代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将覃怀精湛的传统匠艺与包容和谐的文化精髓浓缩标榜;

  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故事,将大孝至善的普世美德阐释得刻骨铭心、感天动地……

  武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如何充分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大旅游”,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武陟人。

  “做大旅游”成为武陟人的梦想和追求。

  2011年8月,新一届武陟县委在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做大旅游”的战略目标,并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按照“规划、建设、宣传、运作、服务、体制”十二字方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对接焦作旅游,力促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2年7月17日,武陟县召开了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再次吹响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号角。

  机遇与优势

  旅游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大的新兴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凡是到过武陟的人,或者是对武陟有所了解的人,都对武陟的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竖起大拇指。这些历史渊源注定了武陟的旅游发展道路是不平凡的。

  但武陟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尽管有黄河湿地的魅力风光,尽管有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等历史文化古迹,但旅游产业仍旧是“弱者”。旅游资源多、景点小而散、知名度不高,是武陟县旅游产业的真实写照。

  跳出武陟看武陟,放眼全省乃至全国看武陟,与周边地区相比看武陟的旅游业,远到西安法门寺塔,近到修武云台山,发展旅游的成功之举猛烈撞击着生于斯长于斯的73万武陟人民的心扉。

  武陟“做大旅游”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这些无疑给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致力“做大旅游”的武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武陟“做大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陟区位优越,地处中国的十字口,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郑晋、长济、武西高速穿境而过,京广铁路武陟火车站更名为焦作东站,并将升格为一级站。五座大桥跨越滔滔黄河,连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武陟与焦作、郑州、新乡三座城市近在咫尺。

  武陟文化底蕴厚重,不仅拥有嘉应观、妙乐寺塔、青龙宫、千佛阁、黄河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仰韶、龙山、商村遗址,山涛、向秀、何瑭等历史名人,世界遗产文化隋唐大运河永济渠,董永传说等众多文化资源。

  新一届武陟县委提出“做大旅游”,将其列入六项工作之中,在该县“八区”建设战略性规划中,旅游产业独占两元——妙乐寺塔景区和嘉应观景区。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和妙乐寺塔管理中心相继成立,两名副县级干部担任主要负责人,拿出69个编制建立常设机构,充分显示了该县“做大旅游”的决心和气魄。

  武陟“做大旅游”逢天时、居地利、占人和。

  规划与定位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好的规划为前提。否则,不仅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益,最终也会毁了子孙的路。

  起步之初,武陟县投入规划资金近720万元,邀请国内一流专家编制了《武陟县旅游业发展综合规划》、《嘉应观黄河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妙乐寺寺庙区的恢复性详规》和《妙乐寺塔文物保护规划》,科学绘就了武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蓝图,为稳步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照规划,明确定位,抓好开发建设。

  该县把嘉应观景区的上档升级和妙乐寺塔景区的开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并明确其发展定位。

  妙乐寺塔景区的定位是——和谐田园之城。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四带、五区”。一轴为贯穿整个旅游区的佛文化主轴线;四带为以世界佛博园为主的世界佛博文化展示带、以隋唐风情街为依托的隋唐风情带、以水体为串联的景观水体带、以山体为屏障的山体屏障带;五区为入口集散区、妙乐寺区、遗址公园区、隋唐风情街区、佛博园区。

  嘉应观景区的定位是——魅力文化之城。本着“区域独特、全国一流”的原则,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的标准,整体开发现有景区,建设山门、水文化广场、大型停车场和酒店等配套设施,新开辟6车道的旅游路,连通詹泗公路;沿共产主义渠开发十里荷塘、特色农业采摘园、观光农业园等休闲农业园区,并积极与黄委会结合,筹划黄河安澜祈福大典,打响“游云台山水、品黄河文化”的特色旅游品牌。

  挖掘与开发

  谋定而动,关键在做。 该县围绕“做大旅游”的目标,以“文化旅游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一手挖掘整合,一手开发建设,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全面启动妙乐寺景区开发。依据《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围绕资源内涵的挖掘,该县将利用3~5年时间,通过对妙乐寺塔整个旅游区旅游要素、旅游设施的完善以及各大功能区项目的建设,将妙乐寺塔景区打造成为集佛文化、佛舍利于一体的圣佛景区。针对妙乐寺景区核心区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特点,投资1600万元首先开始核心区的拆迁与保护,目前已完成核心区内4200平方米违章建筑的拆迁、核心区土地征迁和1.1公里的阳魁线改道工程。

  嘉应观景区开发建设紧锣密鼓。今年,嘉应观景区将重点实施“一路(黄河风情大道)、一门(山门)、两场(水文化广场、大型停车场)、一荷塘(十里荷塘)和旅游服务区项目建设”,完成黄河风情大道的放线、附着物清理、征地工作,加速推进十里荷塘建设,修建新山门,逐步扩张景区规模,着力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该县高起点规划,设计长度3.3公里的黄河风情大道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已于6月30日奠基动工;将投资1.5亿元建设停车场、山门、广场;为美化、改善环境,将旅游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统筹,规划建设十里荷塘;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的嘉应观中轴线整修工程已基本完工。

  搞好千佛阁和青龙宫开发建设。该县对境内千佛阁和青龙宫两个重要文化旅游点进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对千佛阁院内及周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搞好青龙宫门前广场建设和古建维修,借助省、市“千村万户”工程,扎实推进万花庄旅游富民工程,青龙大道的绿化、仿古一条街建设、碑廊建设等工程已完成。

  该县全力打造十大文化品牌,即以妙乐寺塔为代表的佛文化,以嘉应观及治黄博物馆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千佛阁、青龙宫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以“四大怀药”为代表的怀药文化,以仰韶、龙山、商村遗址为基础的古遗址文化,以山涛、向秀、何瑭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为特色的世界遗产文化,以二股弦、怀梆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文化,以詹店花轿、溜村盘鼓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俗文化,以董永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孝文化等,着力培育民俗文化旅游精品,不断提高武陟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整合全县历史文化、黄河湿地、生态种植、民俗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乡村田园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如今,该县旅游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秉承“厚德、包容、笃行、进取”的武陟精神,满怀信心,踏上“做大旅游”产业的圆梦之旅。

  翟晓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