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④)从小麦播种到收获,她天天工作在田间,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都不休息,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6月6日,经省专家组织测产验收,郇封镇整乡建制推进,小麦单产675.9公斤;郇封镇焦庄村超高产攻关田单产711.3公斤。验收专家组认为,今年在我省小麦中后期小麦赤霉病普遍严重发生的情况下,修武高产创建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及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前,修武县小麦、玉米每亩单产一直徘徊在450公斤上下。为了把修武建成粮食高产强县,成为全省粮食生产样板,为本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黄玉莲从2008年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全县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
她风里来雨里去,一年300天工作在田间,对高产示范田逐块查看,从种到收实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她每天5时就下田,一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吃,晚上才回家。
氮肥后移是小麦创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为了让示范户准确掌握施肥浇水时间和施肥技术,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她天天早出晚归,对示范户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传。为了把肥料上均匀,她经常深入麦田进行示范指导。3月22日,天气预报有雨,为了赶时间让示范户上肥料,21日她从5时一直忙到22时,一天送了30多吨肥料,累得腰酸腿痛,晚上发高烧住院打点滴,医生嘱咐她休息两天再上班,可第二天早上她就偷偷溜走,又下乡到周庄乡孟村送肥料去了。
为了粮食高产创建,黄玉莲顾不上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经常让邻居端水送饭,帮忙照看。丈夫多次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她总是说:“为了咱县的粮食高产创建,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一定要总结出一整套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修武粮食高产多作贡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喜悦。在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修武县的粮食高产捷报频传:2010年全县建立了8个小麦 、玉米万亩示范片,30多个千亩丰产示范方,40多个百亩高产攻关田和60多个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田。这年,修武小麦万亩示范片单产689.5公斤,核心示范区小麦单产726公斤,万亩示范片夏秋两季小麦、玉米单产1526.3公斤,创3项全国纪录。去年,修武6.5万亩小麦万亩连片丰产方单产671.6公斤,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实产验收单产突破750公斤大关,达751.5公斤,再开全国先河。
植保植检和粮食高产创建是一件很苦的工作,当记者问黄玉莲今后有何打算时,她说:“奉献不言苦。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技术人才,我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
(黄玉莲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