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以超快的速度、超大的力度强势崛起,其住院环境、医疗技术、诊疗设备迅速跻身大型现代综合医院行列,大大丰富了地方医疗资源,为广大群众就医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条件。值此庆祝建军85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该院整体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本报自今日起,特别推出其部分临床科室挺进医疗技术前沿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陈作华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们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以拯救人民生命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在复杂性、高难度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奋力攀登医学高峰,其技术水平已跻身全军和国内先进医院行列。2002年,该院心内科在全市医疗行业率先独立完成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率先独立实施心脏冠脉介入手术。2011年,该院心外科独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460多例,死亡率为零。其手术数量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位居第一,在全省各级医院中排名前三,多例手术填补了省内心血管治疗空白。
挺立心脏外科技术前沿
全市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先心病手术在该院完成,全省第一例肺动脉闭锁根治术在该院完成,全省第一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修复术在该院完成,全省最复杂的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冠状动脉搭桥+颈头动脉搭桥手术在该院完成,国内第一例、世界第十六例体静脉+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根治术在该院完成……
从出生仅3个月、体重仅4公斤的先心病患儿手术,到年逾八旬老人的冠脉搭桥;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风险极高的大血管疾病,到重症法乐式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性心脏手术,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心外科在不断追求技术前沿、实现新的突破、创造生命奇迹。
去年9月的一天夜里,一位主动脉夹层高危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入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心外科病房,当时已出现严重心衰和肾功能不全。CT检查显示,患者主动脉血管内膜出现严重的撕裂情况,从冠状动脉窦开始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全部出现内膜撕裂,随时可能发生血管破裂而猝死。立即手术,患者或许有一丝生还的希望,但患者同时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II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等疾患,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心外科主任杜虹当机立断,决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病人百分之一的生还可能。
手术从黎明时分开始,经历了冠脉搭桥、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术及5段主动脉血管置换,于当日下午取得圆满成功。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评价说,像这样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全国也只有十来家医院能做。第九十一中心医院能出色地完成国内心脏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说明该院心脏外科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拯救生命的“发动机”
“国内能做的先心病手术,我们都能做!”面对记者的采访,杜虹沉稳而自信地说。她把记者领到该院心外科一间病房内,3个出生仅几个月且刚刚接受了心脏手术的患儿如同常态婴儿一般,无哭闹、精神好,着实让人吃惊。
去年的一天,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看病。因为先心病的危害,患儿发育严重不良,出生8个月而体重只有4公斤,胳膊仅有成人拇指那么粗。经过室间隔缺损+二尖瓣成型手术,患儿40天后来复查,小脸圆了,体重增加了2公斤。
今年1月的一天,一个全身出现紫绀的先心病男婴被送入病房。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肺动脉闭锁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临床上很少见,省内尚无手术先例。
迎接挑战、超越自我,杜虹决心填补这项省内技术空白。她精心制订了手术方案,为患儿施行肺动脉闭锁根治术,应用人工带瓣管道重建患儿主肺动脉,使主肺动脉及右室流出道达到正常标准。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技术创新再次战胜死神。10余天后,患儿康复良好,顺利出院。
如今,诸如冠脉搭桥之类的手术已成为该院心外科的“家常”手术。为了减轻患者术中机体损伤,为患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该院心外科利用技术优势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使得过去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搭桥手术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同一病房的3位病友在同一天内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在该院已经不是鲜有的事情。
“不到北京看专家,专家上门来看你。”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通过与技术最前沿的国家级大医院开展合作,增强专科技术实力,同时为当地患者找国内专家就诊开辟了便捷通道。
2010年上半年,全国心脏外科权威单位——中科院北京阜外医院在该院设立心血管技术培训基地。阜外医院长年派出心血管病专家与该院联合开设专科门诊,指导手术,共同打造我省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高端技术平台,使得我省及周边地区心血管病患者可以就近接受国内顶级心脏病专家的诊治。
技术为生命开辟绿色通道
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20%,赢得抢救时间,就是赢得生命。
2011年冬季的一天夜里,一位年逾五旬的患者突然出现胸部剧痛,接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门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绿色通道被直接送入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导管室。10分钟内,心脏冠脉急诊支架介入术开始。20分钟后手术结束,患者被送入病房。此时,患者已安静地进入睡眠状态,而他的冠脉内已被成功放入了3枚支架,这时家属还没来得及为其办理住院手续。
“如果我们不能独立实施心脏介入术,还要等待别的医院派人前来支援,那么患者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任江说。
“我们必须独立掌握心脏介入这门新兴技术,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2002年11月5日,任江亲自为一位前降支重度狭窄的患者放入了支架。自此,该院已完成了3000多例心脏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今年前5个月,该院心脏冠脉介入手术数量位居济南军区部队医院第一,在全军近200多家医院中名列第十八位。
新技术的应用,为营救患者生命打开了一条又一条绿色通道。
2010年,全市唯一一台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机(IABP)被引入该院。该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心脏冠脉灌注,有利于改善心源性休克。设备刚调试好,一位从其他医院转来的患者便成了受益者。该患者因心肌炎引发心衰、肾衰,已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使用该设备后,患者休克、心衰很快改善,肾功能也得到恢复,不久便痊愈出院。
去年12月,该院心内科再度传出喜讯——全市首例三腔起搏器(CRT)植入手术获得成功。而CRT植入技术复杂、难度大,全国仅有少数大医院能够开展。由此,该院在心内科治疗领域再次迈上新台阶。
接受三腔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是一位66岁的老太太。老人10年前就经常出现胸闷、心慌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果,近期因病情加重而住进该院心内科。
12月25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焦作地区首台三腔起搏器被植入老人心脏内。后经一段时间的观察,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该院心脏内科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在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高度钙化病变、弥漫病变、高度迂曲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心血管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疗成功率在95%以上,达到了国内一流技术水平。
专业团队协调配合共筑“生命方舟”
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心脏病患者不必为选择心内科还是心外科而作难——该院心脏内、外科强强联合,形成一个紧密协调、通力合作的技术团队,为广大心脏病患者提供最优的医疗平台。
该院建立了心脏内、外科联合会诊机制,使心血管专家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成为可能,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治疗费用。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入院,适合放置支架的就以微创介入技术解决,必须搭桥的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不会遇到“踢皮球”或这个科室治不好再转另一个科室的情况。
手术室里,同样有一支技术过硬、配合默契的专业协作团队。技术一流的体外循环灌注师、麻醉师,为心脏外科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心脏直视手术,90%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手术中,体外循环机代替了患者的心脏和肺。为保持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处于正常状态,灌注师须密切观察和精确调整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血液温度、氧分压、酸碱平衡、电解质等数十项血气指标,稍有不当,患者就会出现全身水肿、脏器衰竭等并发症。
“我们医院一年能成功做300多台先心病手术,且一岁以内的婴儿占到80多台,这都依赖于高水平的灌注师队伍保驾护航。”杜虹说,“北京阜外医院吴教授有一次来我院参加手术,因为患儿病情复杂,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已超过2个小时,吴教授担心不到一岁的患儿血气指标能否保持正常,可监视仪器显示,患儿内环境平衡保持得非常好,不禁感叹道,他去过国内多家医院,这里的灌注水平堪称一流。”
医学有高峰,攀登无止境。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不断激励自我、鞭策自我、超越自我,必将在挽救生命、解除病痛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实现新的超越,书写更美的篇章。